时尚享乐主义与现代生活理想——学术论坛
作者:程立涛来源:原创日期:2013-08-10人气:1839
在《享乐主义手册》中,纽约风格时尚大师迈克尔·弗洛克发出呼吁,面对“充斥了通明的灯火、媒体的操控、全球性流言蜚语、让人绝望的竞争”的残酷现实,让我们大张旗鼓地宣扬享乐主义吧,要把“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只有一次”等作为现代生活的基本信条。要学会纵容自己,尽情地满足感官的物性欲求,努力享受日常生活的乐趣。弗洛克对感性享乐哲学所做的辩护,代表了当代西方享乐主义者的共同主张。基于对西方社会现代性的切身体验和深刻理解,他们普遍认为,惟有通过追逐时尚的生活方式,满足于个人情感的需要和特殊趣味,成为某种“时尚自我”、“时尚达人”,才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确立起自身应有的人格尊严,唤起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敬仰。也有人认为,在时尚世界中随波逐流。沉浸于时尚所制造的奢侈和种种幻象,能够享有前所未有的心灵自由,获得个体生命的多样性体验。总之,现代时尚本身乃是自足的社会存在,不必为此提供更多价值合理性的证据。
无可否认,时尚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得到大众社会的普遍欢迎,必然有其复杂的依据和理由。它或者与人们对当下社会压力的体验有关,或者与生活理想的某种缺失和价值虚无处境相连。个人必须从现代性的沉重压力下解脱出来,学会自我放松以调节受压抑的身心,这种自由无疑是必要而迫切的。恰如弗洛克所说,“如果你一天天放松下来,让步于美好、愉悦和自我放纵,你所能得到的不仅仅是每天的快乐,而且压力过分时,行将崩溃和爆发的可能性也小了许多。沉浸于时尚王国的心灵是自由的,较少受到外在制度的刚性束缚,能够给现代人以暂时喘息的机会。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国家,常常可以听到来自他人的忠告:“只要你年轻、有活力和享受的能力,就不要再等待,及时行乐是生活的宗旨。”然而,解脱压力未必就要趋向享乐主义,况且。及时行乐既不是确立自我的基本条件,也非自我实现的必要环节。这里包含着对因果关系的简单化和严重误用。
追逐时尚确实蕴含着某种个性诉求,这种诉求与现代生活风格息息相关。与循规蹈矩的传统社会不同,现代人更富于浪漫主义情趣。科林,坎贝尔曾说,传统的享乐主义往往沉溺于感官愉悦,而现代享乐主义则“生活在想象中并且为了想象而生活”,沉浸于浪漫的时尚王国里,去奋力把捉那虚无缥缈的多彩梦境,能够满足人们无限延伸的想象力。“浪漫主义者永无止息地寻求情感刺激的欲望,和后现代消费者寻求梦想中的物品,(梦中的汽车、梦中的假日、等等)的欲望,二者之间有着一种关联。”以某种新的生活理想的名义,满怀热情地接纳和拥抱时尚,无非是为了满足个体内在冲动的需要。哈罗达·柯达(Harold Koda)说过:“时尚是一种人类冲动的证据,这种冲动渴望让身体逼近那难以捉摸而短暂的理想。”在时尚潮流中,不可或缺的资本是追求浪漫的想象力,然而在消费社会中,想象力却转化成了商品。
享乐果真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吗?拟或如马歇尔·伯曼所言,现代人为自己创造了通往生活“新理想”的道路?如果把时尚作为新生活的理想,那么,这种理想也只能是肤浅的代名词。理想的本质在于其确定性和崇高性。理想必须超越现实、规约现实、引领现实,而非不顾一切地拥抱现实。时尚的特质决定它不可能符合理想的要求,也不能使自身转化为某种理想。时尚无法取代人类生活理想,也无法支撑现代人的生活。相反,沉迷于时尚享乐恰恰证明崇高理想和信仰的缺失。人们可以把时尚作为生活的“调味品”,即作为枯燥乏味的机械性重复的有益补充,但它决不能占据日常生活的中心位置。即使有人把时尚视为个人自由的某种形式,也不过是一种消极被动的自由。例如就作为“时尚癖”的身体而言,无论是以“裸露”,为美,还是以“骨感”为荣,本质上都摆脱不了消费逻辑的支配。如果一味屈从于时尚潮流的低俗趣味,也就必然会陷入其背后商业逻辑的操控。
转瞬即逝的时尚不能成为理想的价值源泉。在社会时尚面前,作为主体的人如果不做任何抵抗,仅仅去追随和拥抱时尚,就会出现“客体性精神压倒主体性精神”(西美尔)的状态。西美尔曾深刻洞察此种状态的存在,并警醒世人时尚存在的悖论:一方面人们要追求个性和特立独行,这是时尚享乐者的愿望;另一方面,时尚代表某种潮流或趋势,个人必须融入潮流、顺应潮流的发展要求,才能成为某种“潮人”。而当大众都去追随潮流的时候,时尚潮流也就宣告死亡了。因此,现代时尚缺乏足够的人情味,其内在精神是空虚而肤浅的。它加剧了主体自身的内在矛盾,结果是“时尚越普及,我们就变得越肤浅。”(史文得森)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时尚包含着某种自我嘲弄、自我轻贱的意味,因为在时尚中人格和尊严被排斥在外了。所以把享受时尚乐趣当作自己的理想,不过是生活理想迷失的表现,而决非崭新的理想类型。
理智告诉我们,时尚不过是现代生活的视觉符号。享受时尚绝不能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更不能崇尚奢侈浪费的炫耀性生活。要警惕时尚流变所导致的欲望泛滥、无节制的欲望对心灵世界的腐蚀以及自由意志被滥用的危险。要知道“凡是可以削弱和贬低心灵的东西,都足以破坏心灵处理从最小到最大的一切事情的能力,使它大小事情都做不成。”现代人必须明确,“我们面对着与传统社会迥异的新社会,只有充分发展自身的潜能,才有希望将生活不断更新,成为新社会的主人,而不至被它埋葬。”惟有用美好的信仰占据心灵世界,才能抵御时尚对人格的侵蚀。净化心灵空间,才能确立高尚的理想和精神追求,这是我们在新社会得以立足的基石。超越时尚享乐主义的束缚,解放自我,回归人性,乃是人类生命的形而上诉求,也是重建现代生活理想的必要前提。
无可否认,时尚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得到大众社会的普遍欢迎,必然有其复杂的依据和理由。它或者与人们对当下社会压力的体验有关,或者与生活理想的某种缺失和价值虚无处境相连。个人必须从现代性的沉重压力下解脱出来,学会自我放松以调节受压抑的身心,这种自由无疑是必要而迫切的。恰如弗洛克所说,“如果你一天天放松下来,让步于美好、愉悦和自我放纵,你所能得到的不仅仅是每天的快乐,而且压力过分时,行将崩溃和爆发的可能性也小了许多。沉浸于时尚王国的心灵是自由的,较少受到外在制度的刚性束缚,能够给现代人以暂时喘息的机会。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国家,常常可以听到来自他人的忠告:“只要你年轻、有活力和享受的能力,就不要再等待,及时行乐是生活的宗旨。”然而,解脱压力未必就要趋向享乐主义,况且。及时行乐既不是确立自我的基本条件,也非自我实现的必要环节。这里包含着对因果关系的简单化和严重误用。
追逐时尚确实蕴含着某种个性诉求,这种诉求与现代生活风格息息相关。与循规蹈矩的传统社会不同,现代人更富于浪漫主义情趣。科林,坎贝尔曾说,传统的享乐主义往往沉溺于感官愉悦,而现代享乐主义则“生活在想象中并且为了想象而生活”,沉浸于浪漫的时尚王国里,去奋力把捉那虚无缥缈的多彩梦境,能够满足人们无限延伸的想象力。“浪漫主义者永无止息地寻求情感刺激的欲望,和后现代消费者寻求梦想中的物品,(梦中的汽车、梦中的假日、等等)的欲望,二者之间有着一种关联。”以某种新的生活理想的名义,满怀热情地接纳和拥抱时尚,无非是为了满足个体内在冲动的需要。哈罗达·柯达(Harold Koda)说过:“时尚是一种人类冲动的证据,这种冲动渴望让身体逼近那难以捉摸而短暂的理想。”在时尚潮流中,不可或缺的资本是追求浪漫的想象力,然而在消费社会中,想象力却转化成了商品。
享乐果真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吗?拟或如马歇尔·伯曼所言,现代人为自己创造了通往生活“新理想”的道路?如果把时尚作为新生活的理想,那么,这种理想也只能是肤浅的代名词。理想的本质在于其确定性和崇高性。理想必须超越现实、规约现实、引领现实,而非不顾一切地拥抱现实。时尚的特质决定它不可能符合理想的要求,也不能使自身转化为某种理想。时尚无法取代人类生活理想,也无法支撑现代人的生活。相反,沉迷于时尚享乐恰恰证明崇高理想和信仰的缺失。人们可以把时尚作为生活的“调味品”,即作为枯燥乏味的机械性重复的有益补充,但它决不能占据日常生活的中心位置。即使有人把时尚视为个人自由的某种形式,也不过是一种消极被动的自由。例如就作为“时尚癖”的身体而言,无论是以“裸露”,为美,还是以“骨感”为荣,本质上都摆脱不了消费逻辑的支配。如果一味屈从于时尚潮流的低俗趣味,也就必然会陷入其背后商业逻辑的操控。
转瞬即逝的时尚不能成为理想的价值源泉。在社会时尚面前,作为主体的人如果不做任何抵抗,仅仅去追随和拥抱时尚,就会出现“客体性精神压倒主体性精神”(西美尔)的状态。西美尔曾深刻洞察此种状态的存在,并警醒世人时尚存在的悖论:一方面人们要追求个性和特立独行,这是时尚享乐者的愿望;另一方面,时尚代表某种潮流或趋势,个人必须融入潮流、顺应潮流的发展要求,才能成为某种“潮人”。而当大众都去追随潮流的时候,时尚潮流也就宣告死亡了。因此,现代时尚缺乏足够的人情味,其内在精神是空虚而肤浅的。它加剧了主体自身的内在矛盾,结果是“时尚越普及,我们就变得越肤浅。”(史文得森)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时尚包含着某种自我嘲弄、自我轻贱的意味,因为在时尚中人格和尊严被排斥在外了。所以把享受时尚乐趣当作自己的理想,不过是生活理想迷失的表现,而决非崭新的理想类型。
理智告诉我们,时尚不过是现代生活的视觉符号。享受时尚绝不能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更不能崇尚奢侈浪费的炫耀性生活。要警惕时尚流变所导致的欲望泛滥、无节制的欲望对心灵世界的腐蚀以及自由意志被滥用的危险。要知道“凡是可以削弱和贬低心灵的东西,都足以破坏心灵处理从最小到最大的一切事情的能力,使它大小事情都做不成。”现代人必须明确,“我们面对着与传统社会迥异的新社会,只有充分发展自身的潜能,才有希望将生活不断更新,成为新社会的主人,而不至被它埋葬。”惟有用美好的信仰占据心灵世界,才能抵御时尚对人格的侵蚀。净化心灵空间,才能确立高尚的理想和精神追求,这是我们在新社会得以立足的基石。超越时尚享乐主义的束缚,解放自我,回归人性,乃是人类生命的形而上诉求,也是重建现代生活理想的必要前提。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