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时尚享乐主义之道德批判——学术论坛

作者:程立涛来源:原创日期:2013-08-10人气:882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扮演某种道德角色,这种角色以及自我对角色的理解,随个体心理及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前所述,时尚对个人生活的深层介入,最初是以审美方式出现的,即大众崇尚某种时尚,主要是为了获得某种审美愉悦。以及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或生活格调。对此,他人似乎无权干涉,也无法诉诸是非、善恶等价值标准进行评判。然而,从接触流行时尚开始,到认同时尚并成为其坚定的追随者,个人必须克服内心深处的道德约束。以及来自社会舆论的诸多道德压力。例如,当个人追随身体裸露(裸模、美臀等)的时尚,或着装打扮个性十足、完全另类的“感性解放”等,最初必然会遭遇个人内在羞耻心的评判,以及来自他人的异样目光的审视和监督。即个人接纳和拥抱时尚过程的态度和行为,首先要遭遇自我道德心理的挑战。
个人对自身行为所做的道德判断,始终是发自个体的内心深处,并且是独立做出的选择。此时,需要“慎独”或“自律”的要求,即涉及到个体道德自觉的发挥。即使是外在的道德规约,也必须转化为个体道德认同,经过内化之后并借助良知发挥作用。因为“道德规则之指导行为,一般不是像某个权威人士发布命令那样。并且,我们一般也不只是受到推动去确保规则不要被违背。”当“时尚癖”的选择与道德发生背离时,个人就会面临内心的纠结和行为抉择的痛苦。此时,诉诸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即审视时尚追随者的人数多少,就成为进行决断的必要前提。由于“时尚的本质在于,群体中只有一部分人领导时尚,整个群体不过跟风而已。”当个人意识到某种时尚已演化为“普遍性”的潮流,即崇尚时尚的人数足够多的时候,个人便要求自己放弃种种道德约束,接受时尚的安排与支配。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时尚癖”突破了自我的道德心理防线。
不仅如此,当时尚享乐的情绪充溢人心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活元素诸如快乐、幸福、美好等名词,与是否追随时尚潮流紧密联系起来,以为充分占有和享受时尚的生活,才是真正快乐和幸福的生活。或者说,追随时尚的生活是他们与社会实现“同步”的基本方式。个人借助心理作用或自我暗示。逐渐强化时尚与个人幸福的关联度,不断放大时尚的价值指数,以弱化和抵消自己对道德压力的敏感度。同时。现代社会所特有的道德宽容。在某种意义上也纵容了“时尚癖”对道德规约的偏离。以至于当个人沉迷于时尚王国时,随之而来的便是观念和行为的“去道德化”——远离乃至消除道德约束。“他们可以举止随意,无论说什么话,怎样穿戴、装扮,都少有羞耻感。”此时,时尚已完全左右了个人的行为选择,那些“时尚癖”即是被非理性所征服的典范。在时尚潮流的推动下,个体的道德世界走向支离破碎,成为盲从时尚生活的“牺牲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解,时尚一旦与人性中“模仿”本能相结合,就会转化为塑造观念的巨大力量。由于时尚始终是非理性的,因此在时尚潮流的涌动中,人只能被动地接纳时尚,而非主动地选择时尚。西美尔说过,时尚通过社会圈子的形式获得庄重性,从而减轻了自己的伦理责任和审美责任,而后不知不觉地拥有了对个体人格的占有。个人享受时尚的方式,不仅击垮了传统伦理责任的防线,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个人对道德整体的看法,他们的道德观遭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传统世界中曾被视为神圣的对象——道德生活中的“绝对命令”,如今逐渐被边缘化并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些人对现代时尚的非理性崇拜,导致个性体验和内在感受的神圣化发展。西美尔把它看作是时尚追随者的生存悲剧。其实“时尚癖”的人生不是输给了流变中的时尚,而是自己内心无法遏制的欲望。
任何道德规范都是约束和调节力量,它要把人的观念和行为限制在特定秩序内。而不断求新求变的时尚潮流,以及一些人对时尚的狂热追求,时时欲求突破道德约束的力量,从而导致“守德”与“求新”之间的对峙或冲突。这种矛盾性是深层的,以至于仅凭悬浮在日常生活表层的时尚,无法直接感受到它的严重危害。在个人充分享受时尚的时候,它对道德习惯乃至人格尊严的腐蚀便已然发生了。时尚潜入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内部,逐渐剥蚀掉个人对基础道德的认知,然后发展到左右个人的道德判断。最终导致全方位的道德观的变化。历经瞬息万变的时尚的不断冲刷,人们的道德评价准则悄然发生变化。当时尚逐步演化为人的“第二本能”,当个性体验或愉悦感被视为最重要的诉求,时尚选择就会优先于道德考量而上升为第一法则。时尚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拒斥,从某个侧面表现出现代性所特有的弊端。因此。时尚细胞所蕴含的道德和审美变迁,绝非简单或肤浅等词汇所能涵盖的。
公众对“时尚癖”所表现出来的宽容和理解,乃是对个性和自由的尊重。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征,因此,它并不意味着纵容背离道德行为的发生,也不是相应道德舆论压力的松弛或解除。道德规范或道德文化并非纯粹“外在”的东西,它是个人日常生活的背景知识,与个体道德意识和道德生活紧密结合着,所以不会轻易地被剥离而抛弃掉。对普通人而言,如果说时尚已经成为现代性的潮流,作为一种刚性的社会存在——即无法摆脱的外在“压力”而存在,是个人必须直面并且做出回应的问题,那么,个人必须以清醒的理智认识时尚,充分意识到时尚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冲击,以及对良好人格和道德完整性造成的腐蚀。固然,人们的道德实践和道德经验的积累无法排除“杂质”的影响,但可以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与随波逐流的时尚的反复较量中,砥砺并升华自己的道德品质。总之,对时尚进行道德批判的根本目的,在于检视并纠正时尚对人性的危害,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和对自由的追求。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