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系列命题的逻辑路径——学术论坛

作者:陈秀来源:原创日期:2013-08-12人气:831
 人的问题,是古今中外一切哲学家永恒探索的斯芬克斯之谜,法国18世纪的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以往一切优秀文化的成果,首次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实践的、历史的、现实的系统而深刻的科学研究,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命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伟大时代,更加系统地梳理和研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把握其逻辑路径,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系列命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精辟论述,包含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体现。关于人的本质的系列问题,学界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亦取得了丰硕成果,综合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二是“劳动是人的本质”;其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若要历史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重要思想,仅将上述三个重要命题纳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范畴进行研究。难免缺少系统性、历史性和科学性。
深入系统地研读马克思在历史上的重要经典著作,会发现马克思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上至少存在以下七个命题:第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第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进一步强调:“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第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肯定了黑格尔“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即“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第四,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论述强调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有意识的活动。”第五,在1844年上半年,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强调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第六,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这段论述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第七,马克思在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上述七个重要命题,少有系统的梳理和思考。有人认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是对人的本质的经典定义,把握此一命题足也。因此,往往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其他命题关注不够,甚至忽视其他命题的历史地位、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些研究者侧重于从概念性和常识化理解出发追问“人的本质是什么”,而较少从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去分析理解,以致于出现误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偏离历史语境。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系列命题的提出,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因此,在理解时,如果偏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语境,仅从命题出发看命题往往会由于出发点的偏执造成误解。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个命题上,有学者认为,不能把人的需要理解为人的本质,更不能抽象地把需要与人的本质等同起来,因为“需要”和“本质”属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有当作为主体的内在需要转化为人的外在的作用对象的实践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精神转化为物质,人的本质才得以生成,人的力量才得到发挥,需要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仅就命题本身而言,似有其道理。但是。如果联系马克思当时提出这一命题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历史语境看。这样理解可能欠妥。因为,“马克思所谈的需要是与人的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需要本质上是自然物质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历史地形成的,是受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因此,人的需要是与人的社会存在紧密相联系的产物,它具有客观必然性。第二,割裂内在逻辑关联。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系统的,但在学术研究中,有人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就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著名命题,这未免有失偏颇。因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系列思想是有机的逻辑统一体,且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系列命题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如果把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说成是某一命题而对马克思其他命题视而不见。势必割裂这一命题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之间的系统性和命题内部的内在逻辑关联。第三,理解缺乏整体性。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每一个命题都有其产生的科学方法,若断章取义,就会背离原意。有人在理解这个命题时,忽略了“在其现实性上”,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实际上,在这里,马克思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告诉人们把握人的本质要通过什么样的路径,不是从本体论的角度给人的本质以一成不变的定义,即不是通过直观,而是通过现实的社会关系去考察。人通过劳动创造了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创造者,社会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就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社会关系是人劳动的结果,而这一切的前提正是“在其现实性上”,如果离开了现实性,社会关系何以存在呢?
正确理解、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系列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善于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逻辑建构上去把握。在逻辑的建构上,马克思首先从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和扬弃作为切入点,以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出发点,阐述人的个体本质即现实本质,到人的类本质,再到人的社会本质即群体本质,通过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人的本质系列命题的内涵有机结合,从而构成一幅线索清晰、结构严密的逻辑图景。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