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宣传教育功能——学术论坛
作者:刘子阳、薛忠义、刘舒、闵雪来源:原创日期:2013-08-13人气:1264
传播是政党的基本活动,西方有学者将政党称之为“有组织的舆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一直高度重视政治传播工作。通过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达到教育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的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一)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
从政治体系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教育培训过程,是一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通过一定的渠道将其政治文化传授给其社会成员的过程。”
1、政治传播过程中的政治社会化
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进程中的政治社会化由政治信息传播、信息个体内化以及态度的产生三个步骤完成的。
政治文化的传承对于政治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强大影响力说明了传播和继承政治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停流淌的血脉。政党在进行政治传播的过程中,完成了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对于政治文化的传播,成为了传承政治文化的桥梁。
在政党政治传播过程中,政党利用大众媒介运用议程设置和政治控制功能控制着受众接受的信息内容,作为信息的“把关人”,大众媒介按照一种既定达成的方向完成对信息的加工。在保证传播事件的客观同时将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信息传达给民众。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政治传播的这一功能,在塑造自身形象的同时,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并内化为一种稳定的政治心理,这对于强化政党权威具有重要的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
有效的政治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通过传播者、受众和传播渠道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实现了有效的政治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是中国共产党向普通民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普通民众乐于接受而且已经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自觉自愿地随之改变自己的行为。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已经引起了普通民众的积极变化,更好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政治传播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
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并为普通民众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包括青年学生。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是重要传播路径。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实质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政治传播的过程。在信息化时代,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大众传媒的传播带有特定的价值色彩,必须充分发挥其优势,占领公共领域。可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宣传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政治传播功能的重要方式。
(二)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注重政治传播的舆论引导能力,这也是政治传播宣传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必须要做到扩大媒介的传播力、培植媒体的公信力和增强舆论的凝聚力。
1、扩大媒介的传播力
传播力是实现媒体有效传播的能力,是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在社会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竞争就是传播力的竞争,就是媒介信息到达受众和实现社会价值共享的能力的竞争。舆论引导能力取决于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先进的传播手段,也取决于传播内容的独特魅力。舆论引导能力在传播基础上增强注意力和影响力,从而扩大传播力,提高传播的强度与深度,创新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内容是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核心,是现代文化生产力产生与壮大的载体,凝结着民族历史发展的文化传统,反映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从根本上决定传播力。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跨文化传播国际化的态势下。传播内容要凸显民族文化的人文价值和内在活力,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厚重资源,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以及整合与重构的强势,并且吸收、借鉴和融合外来优秀文化因子,沟通中外文化间的差异,形成互渗、互补和互动的文化传播态势。
2、培植媒体的公信力
媒介的公信力是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通过长期向民众提供可信、真实、高尚、权威的产品,在民众心中建立起来的公正公平、诚实守信的信任度和影响力。公信力蕴含两个层面,一是“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发挥喉舌功能,在传播中追求公平正义,倡导和谐理念;二是“信”:遵循传播规律,诚信、公正、公平,客观、理性地报道新闻事件。“公”和“信”相互依偎,能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大大提升媒介的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促进社会沟通,监测社会环境,传承和谐文化和监督公共权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信力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前提,实质上媒介的竞争就是争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媒介一方面以免费或低价的内容吸引民众注意力;另一方面则将凝聚着民众注意力的资源拍卖。’公信力越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越强,影响力和信任度就越大,民众就越愿意接受其提供的内容。因此,失去民众就失去一切,更遑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了。
3、增强舆论的凝聚力
增加舆论的凝聚力,传播媒介就要在创作内容产品上提倡不同流派和观点,策划上提倡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形式,塑造品牌上提倡不同的种类创新。创新的基本要求是内容的差异化、定位的个性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努力增强内容产品的创新性、包容性和时代性,增强内容产品的吸引力、感召力,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一篇好新闻,绝不仅仅是漂亮的文字、敏锐的嗅觉和技巧的处理。最重要的是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当这种境界、情怀和智慧面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基本问题时,一篇好新闻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
从政治体系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教育培训过程,是一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通过一定的渠道将其政治文化传授给其社会成员的过程。”
1、政治传播过程中的政治社会化
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进程中的政治社会化由政治信息传播、信息个体内化以及态度的产生三个步骤完成的。
政治文化的传承对于政治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强大影响力说明了传播和继承政治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停流淌的血脉。政党在进行政治传播的过程中,完成了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对于政治文化的传播,成为了传承政治文化的桥梁。
在政党政治传播过程中,政党利用大众媒介运用议程设置和政治控制功能控制着受众接受的信息内容,作为信息的“把关人”,大众媒介按照一种既定达成的方向完成对信息的加工。在保证传播事件的客观同时将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信息传达给民众。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政治传播的这一功能,在塑造自身形象的同时,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并内化为一种稳定的政治心理,这对于强化政党权威具有重要的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
有效的政治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通过传播者、受众和传播渠道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实现了有效的政治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是中国共产党向普通民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普通民众乐于接受而且已经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自觉自愿地随之改变自己的行为。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已经引起了普通民众的积极变化,更好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政治传播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
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并为普通民众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包括青年学生。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是重要传播路径。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实质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政治传播的过程。在信息化时代,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大众传媒的传播带有特定的价值色彩,必须充分发挥其优势,占领公共领域。可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宣传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政治传播功能的重要方式。
(二)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注重政治传播的舆论引导能力,这也是政治传播宣传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必须要做到扩大媒介的传播力、培植媒体的公信力和增强舆论的凝聚力。
1、扩大媒介的传播力
传播力是实现媒体有效传播的能力,是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在社会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竞争就是传播力的竞争,就是媒介信息到达受众和实现社会价值共享的能力的竞争。舆论引导能力取决于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先进的传播手段,也取决于传播内容的独特魅力。舆论引导能力在传播基础上增强注意力和影响力,从而扩大传播力,提高传播的强度与深度,创新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内容是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核心,是现代文化生产力产生与壮大的载体,凝结着民族历史发展的文化传统,反映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从根本上决定传播力。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跨文化传播国际化的态势下。传播内容要凸显民族文化的人文价值和内在活力,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厚重资源,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以及整合与重构的强势,并且吸收、借鉴和融合外来优秀文化因子,沟通中外文化间的差异,形成互渗、互补和互动的文化传播态势。
2、培植媒体的公信力
媒介的公信力是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通过长期向民众提供可信、真实、高尚、权威的产品,在民众心中建立起来的公正公平、诚实守信的信任度和影响力。公信力蕴含两个层面,一是“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发挥喉舌功能,在传播中追求公平正义,倡导和谐理念;二是“信”:遵循传播规律,诚信、公正、公平,客观、理性地报道新闻事件。“公”和“信”相互依偎,能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大大提升媒介的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促进社会沟通,监测社会环境,传承和谐文化和监督公共权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信力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前提,实质上媒介的竞争就是争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媒介一方面以免费或低价的内容吸引民众注意力;另一方面则将凝聚着民众注意力的资源拍卖。’公信力越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越强,影响力和信任度就越大,民众就越愿意接受其提供的内容。因此,失去民众就失去一切,更遑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了。
3、增强舆论的凝聚力
增加舆论的凝聚力,传播媒介就要在创作内容产品上提倡不同流派和观点,策划上提倡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形式,塑造品牌上提倡不同的种类创新。创新的基本要求是内容的差异化、定位的个性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努力增强内容产品的创新性、包容性和时代性,增强内容产品的吸引力、感召力,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一篇好新闻,绝不仅仅是漂亮的文字、敏锐的嗅觉和技巧的处理。最重要的是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当这种境界、情怀和智慧面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基本问题时,一篇好新闻也就应运而生了。”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