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权力的话语关切与自媒体传播的功能体现——学术论坛
作者:季卫兵来源:原创日期:2013-08-16人气:121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而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已提升至43.8%,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形式。这些数据充分表明,随着客户端功能的不断增强,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认可。研究福柯对微观权力存在价值的阐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媒体传播方式对社会公众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是微观权力的主体有为是自媒体成为表达民意的重要形式。福柯强调,对于权力,不能作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应以“力量关系的术语来思考权力”,“实际上存在的是繁多的、不同形式的权力关系”。尽管微观权力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权力网络的各个节点上,但它们并不是静止的、孤立封闭的,而是具有某种生命力的、渗透着权力效应的微观个体。“知识(话语)激发了活动,而不是禁锢了活动,诱导了思想,而不是禁锢了思想,引发了话语,而不是打断了话语。”诚然,在民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公众对于微观权力的拥有程度和采取的扩散行为不尽相同,但人们借助于自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更能将其客观存在的思维能力与决策判断力展现出来,表现为自媒体环境下人的主体意识和权力观念更强,话语表达的内在愿望和活跃程度也更高。当前,社会民众在表达热点关切和利益诉求时,除了通过泛政治意义上的权力实现途径外,论坛、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的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手段。由于自媒体对其使用主体的身份包容性,使得不同社会身份的公众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来参与公共决策,进行利益表达。此外,人们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的大多是草根新闻(grassroots joumalism),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巨内容(macrocontent)而言。自媒体创造的常属于微内容(microcontent)。新闻的草根性和内容的微型化。使其更具生活化和个性化,其他民众在浏览信息的同时,对其中涉及到的共同诉求予以响应,或加以评论,或进行二次传播。从而使原本的“微言论”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得到扩大,最终形成广大民众的共同意愿,引起政府层面的关注、介入与回应。例如,2011年4月至6月。国务院就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启动征集意见流程,并最终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3500元,其中广大网名的呼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微观权力的建构力量是自媒体形成话语影响的重要因素。福柯在其权力分析中。十分强调话语的生产性的力量,权力渗透在话语中形成某种力量,并且始终在不断地建构着社会事务与社会关系。福柯认为,“话语可以理解为行动中的语言:它们是一扇窗户。只要你愿意。就能通过这些窗户理解事物,‘看见’事物。这些话语窗户或日话语解释造就了我们对自我的理解,和我们赖以判断价值、真假和正误的能力”。因此。权力在“特定的话语并且受特定的话语控制”时就能发挥其力量,而自媒体正是这种力量在现实中的重要载体。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从而使得普通社会成员的话语影响显著提高。当前,一些社会精英热衷于开设论坛、微博等个人网络空间,通过这些自媒体平台传播重大信息,发表极具影响力的观点,从而成为社会公众的意见领袖。广大普通社会成员通过对热点事件、重要言论、流行话语的关注和转发。同时扮演着一个话语事件终点和起点的角色。使得微博、论坛等具有明显的裂变式特征,不断推动话语事件产生舆论影响。在当前中国社会深刻转型的背景下。自媒体平台正在逐步成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依托,广大社会个体的“微观权力”正通过自媒体不断形成公共权力。从郭美美事件、“表”叔事件等可以看出,自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反映公众意愿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2012年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显示,由新媒体作为首次曝光媒介的舆情事件正逐渐增加,其占全年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比例从2007年的略过半数上升到2011年的65.2%。其中微博首次曝光热点事件比例上升最为显著。此外,各级政府、官员本人也成为了各类自媒体平台的积极使用者,充当新闻发言人或舆论引领者的作用,得到了普通网民的极大关注。传统的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变。
三是微观权力的多元多变是自媒体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因。福柯主张将权力视为一种非中心化的、多元的、分散的关系存在。“反对将权力视为先于其实际表现和效应、具有恒常齐一性质的某物。反对由某一普适权力概念为出发点一劳永逸解答所有现实问题的企图。认为应从‘力量关系’亦即权力(结构)内部多元异质力量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考察权力”。作为一种具有多元倾向的状态变量,存在于社会边缘和底层(如福柯所举的疯人院、监狱、修道院的例子)的微观权力更易受到内部情绪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微观权力的瞬间变化会迅速通过快捷的自媒体途径影响处于复杂网络中其他节点的微观权力,与它们互相影响,或彼此依赖、相互促进,或相互拆台、相互抵消。作为一种自组织,自媒体中的某一个节点权力,会对整个话语事件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修正”功能,曾经在网络上疯传的“金庸去世”谣言,就曾引来广大网民的反思,这也使得更多人在评论、转发网络信息时变得更理性、更谨慎。一些重大公共事件,通过知情网民的质疑、辟谣,也很快澄清了事实。微观层面的网民个体对话语事件的及时、正确反应,成为了自媒体本身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此外,处于自媒体终端的权力个体,在其自身状态的改变和对外界施加权力影响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不满足于原有的自媒体传播途径而对话语传播方式产生新的需求,从而引领自媒体技术本身的升级,或不同支撑技术之间的集成与融合。例如,腾讯QQ已经从1998年的一款单纯的IM(指“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的缩写)聊天工具升级发展为拥有QQ空间、QQ滔滔、腾讯微博在内的、拥有6.3亿用户的全球第一大IM软件。而自2009年起,大批3G移动网络用户产生,使自媒体的应用再次发生革命。目前,4G移动网络技术正在规划建设,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将更加突飞猛进。
四、微观权力的规训途径与自媒体传播的共识引导
任何权力都需要制约,微观权力也不例外。对权力的规训是福柯权力分析理论的核心之一。规训主要不是通过对暴力、财力的控制。也不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控制来运作,而是通过规范化的监视、检查、管理来运作,是一种轻便、精致、迅速有效的权力技巧。自媒体技术利用很短的周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但其同任何技术手段一样,仍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健康的、正面的自媒体传播有助于人们相互共享资讯、分享体验、启迪智慧,有助于人们合理表达诉求、监督政府行为、伸张公平正义、传递良好风尚。而庸俗的、低级的、失实的,甚至反动的自媒体传播则会混淆视听,摆弄是非,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社会成员微观权力的重要外在依托,自媒体传播也需要通过对其进行权力的规训以达到形成社会共识、促进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是充分尊重自媒体的权力存在。福柯曾生动地指出:“没有必要发展军备、增加暴力和进行有形的控制。只要有注视的目光就行了……每一个人在这种目光的压力之下,都会逐渐自觉地变成自己的监视者,这样就可以实现自我监禁。这个办法妙极了:权力可以如水银泻地般地具体而微的实施,而只需花费最小的代价。”因此。在现实中,对于自媒体所承载的微观权力群体的引导,亦应遵循权力的规训机制。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公职人员,还是其他社会成员,都应该充分尊重自媒体的权力存在,在工作生活中善待自媒体。主动关切自媒体发出的各种声音。在某种程度上,尊重可以被视为一种关注,一种施压,同时也是一种注视性控制。此外,政府、网民都应自觉地创造自媒体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扬其利而避其弊,增强其理性运用,促进其健康运行。
二是善于把握自媒体的传播规律。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自媒体可以迎合广大受众“浅阅读”的需求以及大量转发、跟帖等带来的满足感,使得自媒体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凌乱无序”的状态。政府新闻、信息及文化等主管部门应善于探求纷繁复杂的自媒体现象背后所隐匿的内在规律,尤其是要正视不同社会群体运用自媒体的原始动机。一般而言,公共知识分子主要通过自媒体传播其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观点;草根阶层主要通过自媒体传播客观事实;政府官员主要通过自媒体传播政务信息,树立政府权威;娱乐炒作者或恶作剧者则利用自媒体途径夸大信息、散布谣言以“搏出位”。尽管自媒体空间是虚拟化的,但在这些虚拟空间中传递信息的主体则是现实中的个体。只有牢牢把握现实生活中人的主体意识与行为发生规律,自媒体才是可控的,才能有章可循。
三是不断完善自媒体的运行机制。自媒体的有序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考量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综合尺度之一。各种自媒体现象是现实世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虚拟空间的映射,自媒体空间和现实生活一样。协同与冲突并存,围绕价值观的话语纷争时有发生,也不乏爱心的传递、正义的伸张,要使其有序运行,必须通过科学的机制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政府层面要以立法的形式出台相应的网络虚拟空间管理法案,通过法律的权威强制性地使自媒体使用者端正动机。在民主社会,作为惩罚的经济学的规训正由传统的“审判肉体”转变为“审判灵魂”,国家通过创造出一整套控制、改造、监视、强制、惩罚的现代系统实现对权力的掌控,其中也蕴含着对微观权力话语的共识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自媒体舆情的收集、研判与应急处理机制,既要防止社会公众通过自媒体发出的声音得不到积极响应和及时反馈。也要防止部分话语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异化蜕变,混淆视听,真假难辨,引起社会恐慌甚至产生动荡。传统媒体要积极发挥其权威与深度优势,通过辟谣、跟踪报道等形式避免自媒体传播中的信息部分失真或完全失真,以及冗余度无限增大等不足。总之。要通过对自媒体微观权力的规训,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信息媒介素养,从而有效净化网络空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综上,微观权力学说是福柯思想的精髓,它生动地描绘了权力诞生的内在规律,揭示了权力的压抑与创造的双重机制。用福柯的微观权力观点考察自媒体,有助于人们透过技术外衣体察到自媒体传播方式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规律,是全媒体时代正确解读和有效利用自媒体的重要思想武器。
一是微观权力的主体有为是自媒体成为表达民意的重要形式。福柯强调,对于权力,不能作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应以“力量关系的术语来思考权力”,“实际上存在的是繁多的、不同形式的权力关系”。尽管微观权力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权力网络的各个节点上,但它们并不是静止的、孤立封闭的,而是具有某种生命力的、渗透着权力效应的微观个体。“知识(话语)激发了活动,而不是禁锢了活动,诱导了思想,而不是禁锢了思想,引发了话语,而不是打断了话语。”诚然,在民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公众对于微观权力的拥有程度和采取的扩散行为不尽相同,但人们借助于自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更能将其客观存在的思维能力与决策判断力展现出来,表现为自媒体环境下人的主体意识和权力观念更强,话语表达的内在愿望和活跃程度也更高。当前,社会民众在表达热点关切和利益诉求时,除了通过泛政治意义上的权力实现途径外,论坛、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的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手段。由于自媒体对其使用主体的身份包容性,使得不同社会身份的公众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来参与公共决策,进行利益表达。此外,人们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的大多是草根新闻(grassroots joumalism),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巨内容(macrocontent)而言。自媒体创造的常属于微内容(microcontent)。新闻的草根性和内容的微型化。使其更具生活化和个性化,其他民众在浏览信息的同时,对其中涉及到的共同诉求予以响应,或加以评论,或进行二次传播。从而使原本的“微言论”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得到扩大,最终形成广大民众的共同意愿,引起政府层面的关注、介入与回应。例如,2011年4月至6月。国务院就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启动征集意见流程,并最终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3500元,其中广大网名的呼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微观权力的建构力量是自媒体形成话语影响的重要因素。福柯在其权力分析中。十分强调话语的生产性的力量,权力渗透在话语中形成某种力量,并且始终在不断地建构着社会事务与社会关系。福柯认为,“话语可以理解为行动中的语言:它们是一扇窗户。只要你愿意。就能通过这些窗户理解事物,‘看见’事物。这些话语窗户或日话语解释造就了我们对自我的理解,和我们赖以判断价值、真假和正误的能力”。因此。权力在“特定的话语并且受特定的话语控制”时就能发挥其力量,而自媒体正是这种力量在现实中的重要载体。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从而使得普通社会成员的话语影响显著提高。当前,一些社会精英热衷于开设论坛、微博等个人网络空间,通过这些自媒体平台传播重大信息,发表极具影响力的观点,从而成为社会公众的意见领袖。广大普通社会成员通过对热点事件、重要言论、流行话语的关注和转发。同时扮演着一个话语事件终点和起点的角色。使得微博、论坛等具有明显的裂变式特征,不断推动话语事件产生舆论影响。在当前中国社会深刻转型的背景下。自媒体平台正在逐步成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依托,广大社会个体的“微观权力”正通过自媒体不断形成公共权力。从郭美美事件、“表”叔事件等可以看出,自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反映公众意愿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2012年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显示,由新媒体作为首次曝光媒介的舆情事件正逐渐增加,其占全年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比例从2007年的略过半数上升到2011年的65.2%。其中微博首次曝光热点事件比例上升最为显著。此外,各级政府、官员本人也成为了各类自媒体平台的积极使用者,充当新闻发言人或舆论引领者的作用,得到了普通网民的极大关注。传统的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变。
三是微观权力的多元多变是自媒体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因。福柯主张将权力视为一种非中心化的、多元的、分散的关系存在。“反对将权力视为先于其实际表现和效应、具有恒常齐一性质的某物。反对由某一普适权力概念为出发点一劳永逸解答所有现实问题的企图。认为应从‘力量关系’亦即权力(结构)内部多元异质力量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考察权力”。作为一种具有多元倾向的状态变量,存在于社会边缘和底层(如福柯所举的疯人院、监狱、修道院的例子)的微观权力更易受到内部情绪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微观权力的瞬间变化会迅速通过快捷的自媒体途径影响处于复杂网络中其他节点的微观权力,与它们互相影响,或彼此依赖、相互促进,或相互拆台、相互抵消。作为一种自组织,自媒体中的某一个节点权力,会对整个话语事件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修正”功能,曾经在网络上疯传的“金庸去世”谣言,就曾引来广大网民的反思,这也使得更多人在评论、转发网络信息时变得更理性、更谨慎。一些重大公共事件,通过知情网民的质疑、辟谣,也很快澄清了事实。微观层面的网民个体对话语事件的及时、正确反应,成为了自媒体本身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此外,处于自媒体终端的权力个体,在其自身状态的改变和对外界施加权力影响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不满足于原有的自媒体传播途径而对话语传播方式产生新的需求,从而引领自媒体技术本身的升级,或不同支撑技术之间的集成与融合。例如,腾讯QQ已经从1998年的一款单纯的IM(指“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的缩写)聊天工具升级发展为拥有QQ空间、QQ滔滔、腾讯微博在内的、拥有6.3亿用户的全球第一大IM软件。而自2009年起,大批3G移动网络用户产生,使自媒体的应用再次发生革命。目前,4G移动网络技术正在规划建设,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将更加突飞猛进。
四、微观权力的规训途径与自媒体传播的共识引导
任何权力都需要制约,微观权力也不例外。对权力的规训是福柯权力分析理论的核心之一。规训主要不是通过对暴力、财力的控制。也不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控制来运作,而是通过规范化的监视、检查、管理来运作,是一种轻便、精致、迅速有效的权力技巧。自媒体技术利用很短的周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但其同任何技术手段一样,仍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健康的、正面的自媒体传播有助于人们相互共享资讯、分享体验、启迪智慧,有助于人们合理表达诉求、监督政府行为、伸张公平正义、传递良好风尚。而庸俗的、低级的、失实的,甚至反动的自媒体传播则会混淆视听,摆弄是非,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社会成员微观权力的重要外在依托,自媒体传播也需要通过对其进行权力的规训以达到形成社会共识、促进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是充分尊重自媒体的权力存在。福柯曾生动地指出:“没有必要发展军备、增加暴力和进行有形的控制。只要有注视的目光就行了……每一个人在这种目光的压力之下,都会逐渐自觉地变成自己的监视者,这样就可以实现自我监禁。这个办法妙极了:权力可以如水银泻地般地具体而微的实施,而只需花费最小的代价。”因此。在现实中,对于自媒体所承载的微观权力群体的引导,亦应遵循权力的规训机制。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公职人员,还是其他社会成员,都应该充分尊重自媒体的权力存在,在工作生活中善待自媒体。主动关切自媒体发出的各种声音。在某种程度上,尊重可以被视为一种关注,一种施压,同时也是一种注视性控制。此外,政府、网民都应自觉地创造自媒体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扬其利而避其弊,增强其理性运用,促进其健康运行。
二是善于把握自媒体的传播规律。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自媒体可以迎合广大受众“浅阅读”的需求以及大量转发、跟帖等带来的满足感,使得自媒体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凌乱无序”的状态。政府新闻、信息及文化等主管部门应善于探求纷繁复杂的自媒体现象背后所隐匿的内在规律,尤其是要正视不同社会群体运用自媒体的原始动机。一般而言,公共知识分子主要通过自媒体传播其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观点;草根阶层主要通过自媒体传播客观事实;政府官员主要通过自媒体传播政务信息,树立政府权威;娱乐炒作者或恶作剧者则利用自媒体途径夸大信息、散布谣言以“搏出位”。尽管自媒体空间是虚拟化的,但在这些虚拟空间中传递信息的主体则是现实中的个体。只有牢牢把握现实生活中人的主体意识与行为发生规律,自媒体才是可控的,才能有章可循。
三是不断完善自媒体的运行机制。自媒体的有序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考量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综合尺度之一。各种自媒体现象是现实世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虚拟空间的映射,自媒体空间和现实生活一样。协同与冲突并存,围绕价值观的话语纷争时有发生,也不乏爱心的传递、正义的伸张,要使其有序运行,必须通过科学的机制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政府层面要以立法的形式出台相应的网络虚拟空间管理法案,通过法律的权威强制性地使自媒体使用者端正动机。在民主社会,作为惩罚的经济学的规训正由传统的“审判肉体”转变为“审判灵魂”,国家通过创造出一整套控制、改造、监视、强制、惩罚的现代系统实现对权力的掌控,其中也蕴含着对微观权力话语的共识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自媒体舆情的收集、研判与应急处理机制,既要防止社会公众通过自媒体发出的声音得不到积极响应和及时反馈。也要防止部分话语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异化蜕变,混淆视听,真假难辨,引起社会恐慌甚至产生动荡。传统媒体要积极发挥其权威与深度优势,通过辟谣、跟踪报道等形式避免自媒体传播中的信息部分失真或完全失真,以及冗余度无限增大等不足。总之。要通过对自媒体微观权力的规训,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信息媒介素养,从而有效净化网络空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综上,微观权力学说是福柯思想的精髓,它生动地描绘了权力诞生的内在规律,揭示了权力的压抑与创造的双重机制。用福柯的微观权力观点考察自媒体,有助于人们透过技术外衣体察到自媒体传播方式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规律,是全媒体时代正确解读和有效利用自媒体的重要思想武器。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