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虚拟空间:电子计算机对当代身份认同影响的一种可能性路径——学术论坛

作者:陈磊来源:原创日期:2013-08-20人气:928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大规模使用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这些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科学技术领域自身。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计算机和微处理器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同体(commll-nity)。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都敏锐和及时地关注电子计算机对社会影响的研究。“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更为微妙,也更具有爆炸性。”近二三十年来,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虚拟空间(也可以称为网络空间、赛博空间、计算机网络等)已成为当代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娱乐生活和情感生活的重要平台。虚拟空间不仅明显地改善了人们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也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表现方式。我们认为,虚拟空间是有关计算机社会影响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而从社会学和哲学等学科角度对虚拟空间与当代人身份认同影响的研究。更应当是一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尝试的研究路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围绕虚拟空间对当代人的身份认同影响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渐进性和阶段性过程。从电子计算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看,人文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将电子计算机社会影响研究工作的焦点从人与机器之间的对立的、外在的研究转向互动的、融合的研究。而后者与当代人的身份认同有直接的关系。
综合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成果,我们大体上可以把人与电子计算机关系的发展阶段比喻为工具、镜子、通道或迷宫圆。
人与电子计算机关系的第一个阶段可以比喻为“工具”。从时间上划分,这个阶段大约从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在这个阶段,人们一般把电子计算机看作一件有用的和贵重的工具。在人们的眼里,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人们做事情。比如。人们让电子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从事数学和科学运算,处理财务问题以及进行通信联络,等等。“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它帮助我们进行写作,管理帐目。”翻(丹)在这种情形中,人们最重视的也是电子计算机的工具功能,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等于人与其从不需要领取薪水的助手之间的关系,人们所做的很多工作都是改善计算机的运行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多数普通百姓还没有享受到带空调的舒适住所和办公条件,然而,许多单位的计算机房往往是恒温、整洁、干净和管理规范的,人们这样做的首要目的还是对这个高级工具进行保养和维护,使其更充分、更顺畅和更有效地发挥效用。
第二个阶段可以比喻成“镜子”。在这个阶段,人们逐渐把电子计算机看作一面能够反射和折射人的自我、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镜子。而人的这种能动性和创造性主要指的是人的理性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外在展现。因此,人们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地把电子计算机看成“另一个自我”。在人们的心目中,由于这个“另一个自我”不过是人的理性自我的创造能力的一种表现。电子计算机无论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来,人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自己的自我能力的提升或表现。回顾一下,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人们津津乐道很多“人机大战”的案例(比如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与超级计算机的博弈),即便被人们誉为具有超人计算能力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屡屡成为电子计算机的手下败将,人们也不会感到沮丧和失望;相反,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案例无非一再生动和形象地说明:电子计算机的胜利其实是人的理性力量的成功。电子计算机的无坚不摧折射了人的理性和创造性的无限威力。
如果将电子计算机比喻为不知疲倦的工具和反映人的理性自我的创造能力的镜子,人们势必会在人与电子计算机的“一一对应”层次上去理解人与电子计算机的关系,把握电子计算机的社会作用。发生在一台电子计算机与一个个体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在通常情况下只是简单的、单向的和小范围的,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社会影响的研究工作也主要是从宏观的层面上去讨论电子计算机对于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与此相关,人文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与电子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者们自觉联合起来,在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法学等学科背景中探讨电子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类自身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在这个方面,人们花很大气力去讨论电子计算机应用中的善恶观念问题、隐私问题、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滥用与电子计算机犯罪问题、电子计算机使用者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问题、电子计算机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等等。我们也不否认,随着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学术界开始注意到网络生存问题。但是,总的来说,人们对电子计算机的社会影响的研究方式是客观化的,研究工作的出发点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二元对立,这因而使得人站在一个积极的、主动的位置对电子计算机的社会作用加以审视,而不可能从微观层面上对电子计算机的社会影响进行个体化的、多向度的思考和探索。
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对人的影响的第三个阶段可以比作通道(gateway)或迷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发生了快速的变化,网络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真正来临和网络的普遍使用,千千万万台计算机及其使用者所形成的网络空间就如同一条条通道或迷宫,它看上去四通八达、畅通无阻、规则公平、简便实用,但是往往充满诱惑和陷阱,让人瞬间就可以体验到惊异、感叹、兴奋、沮丧、焦虑和恐惧,让人时常失去方向感和定位感。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深入现代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进而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内在与外在、宏观与微观、积极与消极等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虚拟空间的日益扩展和丰富,虚拟空间中的空间似乎不再空虚,虚拟实在中的现实好像也不再与生活无涉,虚拟社区似乎也不再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日益成为人的真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解决理智问题、情感问题的重要场所。在虚拟空间发生的不谋面(communication without faces)交往中,很多人似乎找到了在现实社区中已经被现代化所湮灭或摧毁的乡愁、意义感和本真感。可以说,虚拟空间冲击着人们固有的社会生活和情感生活方式。“计算机不是简单地为我们做事情,而是与我们一起做事情,包括对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的飞速发展——它被集中地称为互联网——把千百万人连系在一个新的空间中,它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社区形式。我们的认同本身”。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有的社会学家提出并论证了网络社会崛起的论题。
一般来说,人们在颇具自由性、虚拟性和及时性的虚拟空间中的活动方式具有其特殊性。有学者提出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的活动方式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模拟;远程展示;身体完全沉浸;身临其境;互动;人造性;网络化的交往”。虚拟空间的上述特点以独特的方式对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主要影响之一就是,在网络空间中,人与电子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人机“一一对应”关系。也不是人与电脑之间的直接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人与机器之间、人与人之间甚至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多向度的、动态的、相互融合和造就的关系。与此相关,关于电子计算机社会影响的研究也应当从单纯的技术性的、客观的研究转向综合性的、注重主客体融合和互动的研究。从对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发者和产品使用者的一般性道德自律的宏观研究转向电子计算机对人的身份认同影响的更微观层面的研究。这种情况,按照社会学家的看法,就涉及到所谓身份认同问题,因为虚拟空间严重影响到人的意义感和体验。而“身份认同就是人的意义和体验的根源”。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