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在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运动中的角色实现——改革与战略
作者:萧衡钟、蔡小菊来源:原创日期:2013-08-27人气:97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主体,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中获得新认识,必须在不断解答时代提出新课题的社会实践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根基,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实现自己的角色意义。
(一)准确分析时代与时代特征,用马克思主义回答时代重大课题
认识时代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时代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又要分析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对时代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线和脉络。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诠释现实、审视现实,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运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拓宽马克思主义视野;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使之在连续不断地解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将时代问题“化”入理论之中,将理论“化”入时代问题之中。
(二)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并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要求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为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放到其创始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去分析,结合那个时代的特点来说明。同时,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正确的解读,揭示其契合当今时代的内容,展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要从时代吸收新的元素、补充新的养分,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要根据时代特征和时代发展要求,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中国国情,并对这些经验和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增添新的时代内容,让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
(三)科学对待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
当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两种类型: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可以批判吸收其合理元素以完善主流意识形态,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而对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以反对,决不允许其任意滋长。如今大量的社会思潮纷纷登上意识形态舞台,当中既有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正确思潮,又有与历史前进方向相悖的错误思潮。各种积极的、健康的、有益的乃至无害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力量能够在相互冲突、交锋、博弈中得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被加工、改造、提炼、上升,以符合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要求,乃至于能用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特别不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得到滋长,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四)始终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
2009年12月,《人民论坛》“千人调查组”特别策划了题为“未来10年十大挑战”的大型社会调查,经过对8128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被列为中国未来10年的10大严峻挑战之一。按照调查策划者的设计,这里说的“主流价值观”,是指由中国共产党倡导与执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的根源在于人民主体性的缺失,“人民主体性弱化和价值主体错位是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的主要根源。”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就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性,不断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为目的。把人民的利益意识、利益意志、民主意识和自由愿望等方面实现好,把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出来,把人民群众的呼声表达出来,切实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同时还要不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权和建构权,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根植于民众之中而牢固立于主流地位。
(五)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的阶级支撑
意识形态要巩固其地位,需要有其相应的阶级力量作支撑。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必须壮大和培育其阶级力量。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所维护或者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力量,即主要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无产阶级的力量。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才会赢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对于新涌现的新兴社会阶层,要针对阶级阶层的新变化,把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政治表达,通过筛选、加工整合到主流意识形态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代表性、群众影响力和政治亲和力,让更多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忠实支持者和拥护者。
因此,以时代问题为中心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进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终引导时代的向前发展。
(一)准确分析时代与时代特征,用马克思主义回答时代重大课题
认识时代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时代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又要分析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对时代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线和脉络。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诠释现实、审视现实,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运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拓宽马克思主义视野;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使之在连续不断地解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将时代问题“化”入理论之中,将理论“化”入时代问题之中。
(二)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并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要求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为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放到其创始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去分析,结合那个时代的特点来说明。同时,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正确的解读,揭示其契合当今时代的内容,展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要从时代吸收新的元素、补充新的养分,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要根据时代特征和时代发展要求,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中国国情,并对这些经验和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增添新的时代内容,让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
(三)科学对待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
当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两种类型: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可以批判吸收其合理元素以完善主流意识形态,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而对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以反对,决不允许其任意滋长。如今大量的社会思潮纷纷登上意识形态舞台,当中既有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正确思潮,又有与历史前进方向相悖的错误思潮。各种积极的、健康的、有益的乃至无害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力量能够在相互冲突、交锋、博弈中得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被加工、改造、提炼、上升,以符合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要求,乃至于能用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特别不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得到滋长,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四)始终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
2009年12月,《人民论坛》“千人调查组”特别策划了题为“未来10年十大挑战”的大型社会调查,经过对8128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被列为中国未来10年的10大严峻挑战之一。按照调查策划者的设计,这里说的“主流价值观”,是指由中国共产党倡导与执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的根源在于人民主体性的缺失,“人民主体性弱化和价值主体错位是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的主要根源。”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就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性,不断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为目的。把人民的利益意识、利益意志、民主意识和自由愿望等方面实现好,把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出来,把人民群众的呼声表达出来,切实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同时还要不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权和建构权,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根植于民众之中而牢固立于主流地位。
(五)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的阶级支撑
意识形态要巩固其地位,需要有其相应的阶级力量作支撑。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必须壮大和培育其阶级力量。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所维护或者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力量,即主要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无产阶级的力量。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才会赢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对于新涌现的新兴社会阶层,要针对阶级阶层的新变化,把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政治表达,通过筛选、加工整合到主流意识形态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代表性、群众影响力和政治亲和力,让更多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忠实支持者和拥护者。
因此,以时代问题为中心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进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终引导时代的向前发展。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