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银行垄断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与战略
作者:姚凤芹来源:原创日期:2013-09-02人气:748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46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但是其总贷款余额只有5000多亿元,占全国金融系统贷款额的比重不到1%,与民营企业的雄厚实力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明显不匹配。目前,小贷公司的放贷利率水平在25%左右,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高达30%甚至50%,也充分说明了小额贷款领域的供求关系。因此,打破银行垄断,光靠开放民办银行的“旁敲侧击”是远远不够的。“金融市场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总指挥棒”,仅破除垄断显然还不够,银行业虽然准人受限,但总体数量毕竟不少,之所以无法形成充分竞争局面,利率管制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金融改革领域的“打破垄断”、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之后,必须要有一个大“突破”,即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资金紧张和银行垄断的环境下,银行实际贷款利率通过合法上浮和财务顾问费的形式大幅上浮,而存款利率只有少部分高端客户可以通过银行理财的形式小幅度上浮。如果不放开利率市场,继续实行畸高的存贷利差,不仅保护银行垄断的延续,同时银行在高利差的驱动下,会盲目追求规模增长,滋生银行资产的安全问题。另外,负债经营是信贷行业的天然特点,由于银行业历史原因形成的竞争优势,在利率管制的环境下,民间中小金融机构根本无法同银行业形成有效竞争,这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非法吸收存款,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三、利率市场化的积极作用
首先,利率市场化后,为了吸纳存款,银行间势必展开竞争,而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提高存款利率,如此一来,储户们就会从原来的存大银行更方便,转为存收益最多的银行。届时,不管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得向储户“低头”,储户的利息等收益则会增加。
其次,中小银行由于经营相对灵活、成本低,这一优势就使得他们可以以提高利率来吸纳更多的存款的同时,又可以降低贷款利率,以争取更多的客户。这有利于提高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扩张,几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势必要因此动摇。另外,贷款利率的降低,能够直接降低相应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降低经营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谓受益匪浅。
最后,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和利润大幅下降的风险,几大银行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主动参与竞争,但竞争不仅是比拼服务质量,更是要“血拼”经营成本。为了能留住客户、以及吸引更多的客户,他们不仅需要提升服务质量,更是亟需降低经营成本,还要降低不合理的收费等来吸引客户,以往饱受诟病的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低、手续费高、乱收费、霸王条款等问题,以及高管、员工薪酬、福利过高的现象,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总之,实行利率市场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打破银行垄断”。国有商业银行才不至于坐吃“垄断”的大锅饭,才愿意与民办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发,而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金融产品的消费者。
四、利率市场化的具体途径
目前,影响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的主要障碍有以下方面。一是当前我国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以利差为主,一旦放开利差,使得利差缩小,将极大影响商业银行利润,影响银行自我可持续发展,不得不依靠外部融资补充资本金以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其他盈利渠道尚未开发出来之前,利差过低是否会引起高杠杆经营的银行过度承担风险,介入高风险领域,对部分银行而言不是不可能的。二是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不高。一方面,缺乏定价的市场基础,各种信用等级的债券市场尚未发展,市场定价缺乏市场标准;另一方面,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还不发达,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数据基础不扎实。三是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市场结构没有改变,又迫于加强资本约束,大部分银行在事实上仍较重视拉存款,放开利差比较容易引起恶性竞争,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因此,在当前环境下,简单地直接放开存贷款上下限,可能给我国的银行体系带来较大冲击,不利于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但放开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及打通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笔者认为,在确保中央对货币形势控制力的前提下,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出发,结合当前的货币形势,择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推动市场化利率向实体经济延伸,主要是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二是推出各种利率衍生工具,提高各类利率市场(当前主要是票据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破除市场分割,增强各种类型、期限利率之问的联动关系。
三是逐步降低超额储备利率至零,并由法定存款满足商业银行问的清算资金需求,提高央行利率工具调整的动态性和政策敏感度。其中,最核心的是如何放开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管制。
存贷款利率影响着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来源的利差收入,当银行在我国融资体系中仍具有绝对支配力时,如何减少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进而对经济的冲击,就成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应进一步推动银行间短期融资券的发展,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修改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彻底放开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限制等要求。与此同时,一方面,应进一步推动各类直接融资市场,包括商业票据市场和民间金融的发展,为银行体系引入体系外的竞争,协助银行实现经营转型,使银行逐步转向零售业务为主、中小企业贷款为主的业务模式,提高非利差收入在银行收入中的比重,为放开利差管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应尽快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鼓励银行金融创新及各种理财市场的发展,利用市场力量逐步突破存款利率限制,最终取消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资金紧张和银行垄断的环境下,银行实际贷款利率通过合法上浮和财务顾问费的形式大幅上浮,而存款利率只有少部分高端客户可以通过银行理财的形式小幅度上浮。如果不放开利率市场,继续实行畸高的存贷利差,不仅保护银行垄断的延续,同时银行在高利差的驱动下,会盲目追求规模增长,滋生银行资产的安全问题。另外,负债经营是信贷行业的天然特点,由于银行业历史原因形成的竞争优势,在利率管制的环境下,民间中小金融机构根本无法同银行业形成有效竞争,这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非法吸收存款,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三、利率市场化的积极作用
首先,利率市场化后,为了吸纳存款,银行间势必展开竞争,而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提高存款利率,如此一来,储户们就会从原来的存大银行更方便,转为存收益最多的银行。届时,不管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得向储户“低头”,储户的利息等收益则会增加。
其次,中小银行由于经营相对灵活、成本低,这一优势就使得他们可以以提高利率来吸纳更多的存款的同时,又可以降低贷款利率,以争取更多的客户。这有利于提高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扩张,几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势必要因此动摇。另外,贷款利率的降低,能够直接降低相应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降低经营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谓受益匪浅。
最后,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和利润大幅下降的风险,几大银行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主动参与竞争,但竞争不仅是比拼服务质量,更是要“血拼”经营成本。为了能留住客户、以及吸引更多的客户,他们不仅需要提升服务质量,更是亟需降低经营成本,还要降低不合理的收费等来吸引客户,以往饱受诟病的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低、手续费高、乱收费、霸王条款等问题,以及高管、员工薪酬、福利过高的现象,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总之,实行利率市场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打破银行垄断”。国有商业银行才不至于坐吃“垄断”的大锅饭,才愿意与民办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发,而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金融产品的消费者。
四、利率市场化的具体途径
目前,影响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的主要障碍有以下方面。一是当前我国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以利差为主,一旦放开利差,使得利差缩小,将极大影响商业银行利润,影响银行自我可持续发展,不得不依靠外部融资补充资本金以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其他盈利渠道尚未开发出来之前,利差过低是否会引起高杠杆经营的银行过度承担风险,介入高风险领域,对部分银行而言不是不可能的。二是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不高。一方面,缺乏定价的市场基础,各种信用等级的债券市场尚未发展,市场定价缺乏市场标准;另一方面,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还不发达,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数据基础不扎实。三是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市场结构没有改变,又迫于加强资本约束,大部分银行在事实上仍较重视拉存款,放开利差比较容易引起恶性竞争,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因此,在当前环境下,简单地直接放开存贷款上下限,可能给我国的银行体系带来较大冲击,不利于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但放开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及打通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笔者认为,在确保中央对货币形势控制力的前提下,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出发,结合当前的货币形势,择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推动市场化利率向实体经济延伸,主要是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二是推出各种利率衍生工具,提高各类利率市场(当前主要是票据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破除市场分割,增强各种类型、期限利率之问的联动关系。
三是逐步降低超额储备利率至零,并由法定存款满足商业银行问的清算资金需求,提高央行利率工具调整的动态性和政策敏感度。其中,最核心的是如何放开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管制。
存贷款利率影响着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来源的利差收入,当银行在我国融资体系中仍具有绝对支配力时,如何减少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进而对经济的冲击,就成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应进一步推动银行间短期融资券的发展,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修改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彻底放开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限制等要求。与此同时,一方面,应进一步推动各类直接融资市场,包括商业票据市场和民间金融的发展,为银行体系引入体系外的竞争,协助银行实现经营转型,使银行逐步转向零售业务为主、中小企业贷款为主的业务模式,提高非利差收入在银行收入中的比重,为放开利差管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应尽快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鼓励银行金融创新及各种理财市场的发展,利用市场力量逐步突破存款利率限制,最终取消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