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提倡的文风特征
作者:胡剑来源:原创日期:2013-09-25人气:827
(一) 人民性
毛泽东提倡的人民性的文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毛泽东认为,文章是让人民群众看的,而不是吓唬人民群众的。“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2](834) “无论对什么人,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2](835)其二,毛泽东认为,文化工作应该尊重对象,尊重读者和听众,应该熟知群众的文化形式。“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讲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2](836) “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2](837)其三,在如何熟悉文化工作对象的问题上,毛泽东强调文艺工作者应摆脱旧习,应主动和人民群众接触。毛泽东批评了一些文化工作者不与人民群众接触的错误行为,强调文化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人民群众所接受,要摆脱党八股的影响,就应该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要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使自己也变成群众的一员。其四,毛泽东认为,文化工作是要追求社会效果的。毛泽东反对那些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人,要求文化工作者要能够“化一下给群众看”,要求文化工作者能够描写群众、鼓舞群众、引导群众,要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能够对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产生推动作用。
(二) 民族性
毛泽东提倡的民族性的文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毛泽东认为,民族性不等于排外,相反,要吸收外国的新鲜用语和先进道理。“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2](837)其二,毛泽东提倡民族化和大众化,强调一切先进的理论在中国的运用都不能离开中国的特点,都不能离开中国的具体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空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活的共产党员,必须联系中国的革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2](844)其三,毛泽东指出违反民族性的教条主义文风形成的历史原因,并认为,我们应该正
确地对待国外的进步道理,灵活运用,而不能将之当成教条。毛泽东指出,“五四”时期为了反对文言文,反对旧传统,一班新人物从西方引进了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思想,这对破除封建余毒起到很大作用。但“‘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八股、老教条的运动,后来被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2](831)中国共产党在斗争过程中引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但是王明等人将从共产国际带来的苏俄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教条化,演变成“党八股”。“我们党内的一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了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东西。这些就都是新八股、新教条。”[2](831)
(三) 批判性
本文所称“批判性”,并非政治批判之意,而是指毛泽东提倡的务实、辩证、非形式主义的文风。具体而言:其一,毛泽东认为,文章应该言之有物。“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2](834)其二,毛泽东认为,写文章时应做辩证思考。毛泽东指出,一些党员和文化工作者“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2](832)毛泽东认为,这种形式主义看问题的方法是根本不可取的。其三,毛泽东认为,文章主要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毛泽东强调文化工作要能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认为,我们的文化工作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839) 毛泽东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继之以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其四,毛泽东认为,文章忌格式化。毛泽东形象地将那些格式化的文章称之为“中药铺”。“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2](838)毛泽东认为,这种罗列拼凑的文风是极有危害的。
毛泽东提倡的人民性的文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毛泽东认为,文章是让人民群众看的,而不是吓唬人民群众的。“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2](834) “无论对什么人,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2](835)其二,毛泽东认为,文化工作应该尊重对象,尊重读者和听众,应该熟知群众的文化形式。“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讲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2](836) “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2](837)其三,在如何熟悉文化工作对象的问题上,毛泽东强调文艺工作者应摆脱旧习,应主动和人民群众接触。毛泽东批评了一些文化工作者不与人民群众接触的错误行为,强调文化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人民群众所接受,要摆脱党八股的影响,就应该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要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使自己也变成群众的一员。其四,毛泽东认为,文化工作是要追求社会效果的。毛泽东反对那些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人,要求文化工作者要能够“化一下给群众看”,要求文化工作者能够描写群众、鼓舞群众、引导群众,要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能够对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产生推动作用。
(二) 民族性
毛泽东提倡的民族性的文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毛泽东认为,民族性不等于排外,相反,要吸收外国的新鲜用语和先进道理。“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2](837)其二,毛泽东提倡民族化和大众化,强调一切先进的理论在中国的运用都不能离开中国的特点,都不能离开中国的具体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空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活的共产党员,必须联系中国的革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2](844)其三,毛泽东指出违反民族性的教条主义文风形成的历史原因,并认为,我们应该正
确地对待国外的进步道理,灵活运用,而不能将之当成教条。毛泽东指出,“五四”时期为了反对文言文,反对旧传统,一班新人物从西方引进了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思想,这对破除封建余毒起到很大作用。但“‘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八股、老教条的运动,后来被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2](831)中国共产党在斗争过程中引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但是王明等人将从共产国际带来的苏俄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教条化,演变成“党八股”。“我们党内的一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了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东西。这些就都是新八股、新教条。”[2](831)
(三) 批判性
本文所称“批判性”,并非政治批判之意,而是指毛泽东提倡的务实、辩证、非形式主义的文风。具体而言:其一,毛泽东认为,文章应该言之有物。“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2](834)其二,毛泽东认为,写文章时应做辩证思考。毛泽东指出,一些党员和文化工作者“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2](832)毛泽东认为,这种形式主义看问题的方法是根本不可取的。其三,毛泽东认为,文章主要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毛泽东强调文化工作要能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认为,我们的文化工作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839) 毛泽东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继之以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其四,毛泽东认为,文章忌格式化。毛泽东形象地将那些格式化的文章称之为“中药铺”。“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2](838)毛泽东认为,这种罗列拼凑的文风是极有危害的。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