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审美文化中的动画艺术
作者:王瀛晗来源:原创日期:2013-10-22人气:935
从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轨迹来看,享受人生快乐的世俗化倾向明显,加之物质上的消费倾向,国人开始陷入清醒的反思。随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长久以来的激情和冲动被淡化,中国的审美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世俗化时期。这种世俗化的倾向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中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1.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正经历着从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形态,被一种实用理性原则和现实主义所代替。曾几时何,人们认为只要笼罩在理性的光辉之下,便会把握生命终极的意义,达到人类幸福憧憬的理想伊甸园。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至今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灵伤痛,工业技术革命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造成了人类精神家园的荒芜。于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已经厌倦过于累人的思想重负,不愿再向深邃幽暗的精神极地做艰苦的跋涉,人们对有些本质性和终极性的东西失去了兴趣,转而对解决眼前利益、具体问题抱有巨大热情,其所形成的以感官享受、现实利益和当下关怀为特征的人性变化,成为有些人响亮的哲学口号。与此同时,现代经济的飞速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长足发展,都为人们压抑已久的欲望的解放提供了契机。2.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向世俗转化的第二个显著方面是经济对文化的影响。经济生活的繁荣容易滋生出世俗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纵观近代以来的中国审美文化,可以十分确切地肯定,没有哪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文化与经济和市场的关系结合得如此紧密,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对文化的传播产生如此之大的威慑力。在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中,“文化是一种商品,接受过程是一种商品消费行为,而实现消费必须经由市场的交换原则”。①
当现代人在精神上的追寻已不做苦行僧似的跋涉时,内心的彷徨和焦虑便通过另外的形式释放出来,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化解现实的压力和困顿。在大众传播领域,各种悦人耳目的娱乐形式粉墨登场。2005年,国产原创喜剧动画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应运而生,自推出后,已经陆续在全国50多家电视台滚动播出500多集,曾一度创下17.3﹪的收视纪录,远远超过在同一时间档播出的其他动画片,并出口至东南亚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获得不同程度的追捧和赞誉,其影响效果远远超过同一时段播出的其他动画。电视剧的成功播出,使制片人和影片赞助商嗅出了其中的巨大商机。2008年底,电影版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全国各大院线开始热映,以600万元的制作成本一举取得9000万元的票房佳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热播现象还进行了长达一分多钟的相关报道,这也是国产动画片首次获得如此殊荣。在此基础上,2010年1月29日,“喜羊羊”系列之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接踵而至,上映的第一周票房就冲破4500万元,同档期的其他商业大片都望其项背,纷纷调整上映档期。2011年1月21日,“喜羊羊”系列之三《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隆重上映,成功跻身票房“亿元俱乐部”,突破了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保持的 1.268 亿元的票房纪录,取得了票房累计达 1.35 亿元的不俗表现。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消费在方式上突出了多元共享,内涵上侧重于追求趣味和崇尚快乐,其社会意识色彩和文化品位大大降低。与传统审美注重精神性、情感感染性等相比较,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更加突出了消费性特征。其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的资源,拒绝崇高、消解宏大叙事成为它们一致的价值取向。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崇高的理想和“普罗米修斯”似的英雄主义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沉溺并满足于日常生活带来的世俗享受,以及由此滋生的现世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和感官主义已成为某些人的生活信仰。与此同时,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大众传媒日益崛起,新的技术产业不断出现,一种具有世俗性、大众性、娱乐性和消费性的感性文化氛围正以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汹涌而来。从衣、食、住、行到流行歌曲、卡拉OK、影视剧、摇滚乐、广告、电子游戏、流行歌星、影视明星、笑星等,消费文化裹挟着感性气息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于大众生产传播、消费方式中技术力量和技术理性的强大,大众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兴盛,它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受心理,诱导大众对生活的当下体验和即时感,把人性从长期政治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压抑和束缚下解放出来,把欲望、需求、本能、无意识、想象等感性力量充分地释放出来。针对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中的新现象,周宪在《中国审美文化研究》中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欲望的解放就是感官的解放和躯体的解放,快乐原则和市场化在欲望心理学方面的结合,把新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当作正当的选择广泛地传播开来。”在商品经济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和流行趣味以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占据着主导位置,而作为最切合这种审美范畴的喜剧自然膨胀,找乐、逗乐成为流行时尚,观赏性和娱乐性成为最大的卖点。
时下荧屏热播的国产动画大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是一部大众传媒和品牌运作成功的商业剧,加上其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情节和幽默轻松的情节安排,能够在荧屏上独领风骚也在情理之中。
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创作理念上深谙世俗审美文化下平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在轻松愉悦的背景中讲述一个“猫和老鼠”捉迷藏的游戏,情节的展开并没有依托生硬的道德训诫和苍白的伦理说教,而是灵活生动地反映当下的审美文化特质和精神蕴含。动画片在倡导“和为贵、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时,是在营造一种轻松惬意的背景中展开的,在宣传“和平”“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时,则借助于《庄子·则阳》中“触蛮之争”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在感官享乐和快乐欢欣的过程中,体验这部“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的动画片。②
日本知名动画大师宫崎骏认为,动画电影应该有较低的入口和较高的出口,即动画片在制作上向下看齐,任何人都能看得懂,在主题上向上看齐,给人以思考的价值。③从这个角度而言,《喜羊羊和灰太狼》突破了以往动画片把观众定位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局限,在剧情取舍上有意识地考虑成人的需求,剧情处理上打造出“灰太狼”和“红太郎”锅碗瓢盆、酸甜苦辣的普通家庭的情感模式,尤其是“灰太狼”和“红太郎”的爱情结晶“小灰灰”的到来,使动画片更增添了温馨而甜蜜的家庭氛围,这些剧情的植入充分挖掘了成人的情感世界,调动了成人参与的兴趣和意愿。值得一提的是,灰太狼在动画片中的形象是“反面教材”,却得到相当数量的受众的喜爱和追捧,其风头甚至盖过喜羊羊,深层原因在于灰太狼身上所具有的“打不败的阿Q精神”及狡黠但又蠢笨、贪婪却不凶残的有些人性的折射。虽然为了生存和家庭,灰太狼要不辞劳苦地奔波劳碌,还要忍受喜羊羊的捉弄和四处碰壁后红太狼的责难,但灰太狼在生活的压力面前始终保持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期待着明天会更加美好、灿烂,这也是人的世界的真实描摹。从灰太狼的种种境遇中折射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印迹,从某种程度来看,成人情节的植入确实成为这部动画片的与众不同之处,但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受众群体,增加了收视率,加之整个营销团队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策划,使“喜羊羊”系列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大片,为制片商带来巨额的商业利润,这是市场机制中商业片存在的真正动机所在。
当现代人在精神上的追寻已不做苦行僧似的跋涉时,内心的彷徨和焦虑便通过另外的形式释放出来,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化解现实的压力和困顿。在大众传播领域,各种悦人耳目的娱乐形式粉墨登场。2005年,国产原创喜剧动画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应运而生,自推出后,已经陆续在全国50多家电视台滚动播出500多集,曾一度创下17.3﹪的收视纪录,远远超过在同一时间档播出的其他动画片,并出口至东南亚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获得不同程度的追捧和赞誉,其影响效果远远超过同一时段播出的其他动画。电视剧的成功播出,使制片人和影片赞助商嗅出了其中的巨大商机。2008年底,电影版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全国各大院线开始热映,以600万元的制作成本一举取得9000万元的票房佳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热播现象还进行了长达一分多钟的相关报道,这也是国产动画片首次获得如此殊荣。在此基础上,2010年1月29日,“喜羊羊”系列之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接踵而至,上映的第一周票房就冲破4500万元,同档期的其他商业大片都望其项背,纷纷调整上映档期。2011年1月21日,“喜羊羊”系列之三《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隆重上映,成功跻身票房“亿元俱乐部”,突破了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保持的 1.268 亿元的票房纪录,取得了票房累计达 1.35 亿元的不俗表现。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消费在方式上突出了多元共享,内涵上侧重于追求趣味和崇尚快乐,其社会意识色彩和文化品位大大降低。与传统审美注重精神性、情感感染性等相比较,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更加突出了消费性特征。其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的资源,拒绝崇高、消解宏大叙事成为它们一致的价值取向。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崇高的理想和“普罗米修斯”似的英雄主义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沉溺并满足于日常生活带来的世俗享受,以及由此滋生的现世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和感官主义已成为某些人的生活信仰。与此同时,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大众传媒日益崛起,新的技术产业不断出现,一种具有世俗性、大众性、娱乐性和消费性的感性文化氛围正以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汹涌而来。从衣、食、住、行到流行歌曲、卡拉OK、影视剧、摇滚乐、广告、电子游戏、流行歌星、影视明星、笑星等,消费文化裹挟着感性气息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于大众生产传播、消费方式中技术力量和技术理性的强大,大众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兴盛,它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受心理,诱导大众对生活的当下体验和即时感,把人性从长期政治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压抑和束缚下解放出来,把欲望、需求、本能、无意识、想象等感性力量充分地释放出来。针对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中的新现象,周宪在《中国审美文化研究》中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欲望的解放就是感官的解放和躯体的解放,快乐原则和市场化在欲望心理学方面的结合,把新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当作正当的选择广泛地传播开来。”在商品经济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和流行趣味以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占据着主导位置,而作为最切合这种审美范畴的喜剧自然膨胀,找乐、逗乐成为流行时尚,观赏性和娱乐性成为最大的卖点。
时下荧屏热播的国产动画大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是一部大众传媒和品牌运作成功的商业剧,加上其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情节和幽默轻松的情节安排,能够在荧屏上独领风骚也在情理之中。
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创作理念上深谙世俗审美文化下平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在轻松愉悦的背景中讲述一个“猫和老鼠”捉迷藏的游戏,情节的展开并没有依托生硬的道德训诫和苍白的伦理说教,而是灵活生动地反映当下的审美文化特质和精神蕴含。动画片在倡导“和为贵、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时,是在营造一种轻松惬意的背景中展开的,在宣传“和平”“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时,则借助于《庄子·则阳》中“触蛮之争”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在感官享乐和快乐欢欣的过程中,体验这部“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的动画片。②
日本知名动画大师宫崎骏认为,动画电影应该有较低的入口和较高的出口,即动画片在制作上向下看齐,任何人都能看得懂,在主题上向上看齐,给人以思考的价值。③从这个角度而言,《喜羊羊和灰太狼》突破了以往动画片把观众定位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局限,在剧情取舍上有意识地考虑成人的需求,剧情处理上打造出“灰太狼”和“红太郎”锅碗瓢盆、酸甜苦辣的普通家庭的情感模式,尤其是“灰太狼”和“红太郎”的爱情结晶“小灰灰”的到来,使动画片更增添了温馨而甜蜜的家庭氛围,这些剧情的植入充分挖掘了成人的情感世界,调动了成人参与的兴趣和意愿。值得一提的是,灰太狼在动画片中的形象是“反面教材”,却得到相当数量的受众的喜爱和追捧,其风头甚至盖过喜羊羊,深层原因在于灰太狼身上所具有的“打不败的阿Q精神”及狡黠但又蠢笨、贪婪却不凶残的有些人性的折射。虽然为了生存和家庭,灰太狼要不辞劳苦地奔波劳碌,还要忍受喜羊羊的捉弄和四处碰壁后红太狼的责难,但灰太狼在生活的压力面前始终保持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期待着明天会更加美好、灿烂,这也是人的世界的真实描摹。从灰太狼的种种境遇中折射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印迹,从某种程度来看,成人情节的植入确实成为这部动画片的与众不同之处,但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受众群体,增加了收视率,加之整个营销团队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策划,使“喜羊羊”系列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大片,为制片商带来巨额的商业利润,这是市场机制中商业片存在的真正动机所在。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