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趣味变迁中的动画艺术
作者:王瀛晗来源:原创日期:2013-10-22人气:83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已从一个以政治为主导的一元中心格局向多元格局转化,其中,在文化上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出现了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足鼎立的景观。文化上的日趋繁荣和活跃不仅体现在文化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上,还体现在文化产品的极大丰富上。同时,文化上的冲突引起人们在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上的深刻调整。“审美观是主体对于审美活动的总的认识,其中以审美理想为核心,这一核心又具体化为审美价值评判标准,这些标准作为一种内在尺度,左右着主体所进行的审美活动,最终以审美趣味形态表现出来。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精英文化、主导文化和大众文化构成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三足鼎立的格局。大众文化以来势凶猛的势头占据了主流地位,精英文化的捍卫者感受到一种被冷落和疏离的危机,可以肯定“高雅趣味”已经在大众面前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和强大的感染力;其次是所谓正统审美趣味。在过去封闭保守的政治导向的文化体制中,这种正统审美趣味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内,具有不可摇撼的权威性。概括起来,其主要特征是政治伦理的考虑是主要的高于一切的标准。当一个社会被强制的手段简化为一种审美趣味形态时,这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必将是单调和乏味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社会转向以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文化市场机制的逐渐形成与完善,大众传媒无孔不入。一种多元化的审美趣味悄然形成并日益焕发出强大的辐射威力。精英文化和正统文化的审美趣味相对处于弱势的同时,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以悦人耳目的娱乐通俗性和大批量的生产流通一跃成为主流趋势,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中被广大受众接受的一种文化样式。与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联系得最为密切的当属文化大众这一阶层,“而审美趣味则是主体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思想的总和。它像一个参照框架,对审美直觉感受力所获取的种种效应进行测量与权衡,与此相符的就是主体感兴趣并获得满足,反之则兴致索然”。④
中国动画艺术在发展阶段塑造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动画形象,过去我们熟知的《大闹天宫》是早期的一部国产动画片,其中“孙悟空”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赋予孙悟空神的威力和人的意志,着重笔墨刻画出其不惧天威,具有强烈的反抗和抗争精神。还有除恶扬善、大义凛然的《黑猫警长》,而《三个和尚》则具有讽刺现实和警示后人的教育意义,其中有盖世枭雄,有世俗人物,但都摆脱不了儒家思想对于政治、伦理、德行操守等方面的规范和制约,这些动画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当下世俗审美文化的影响下,动画电影凭借高科技、高投入、大制作的手笔追求华丽炫目的银幕效果、虚幻奇异的故事情节夺人眼球,甚至包括血腥暴力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诸如此类的动画大片比比皆是,《魔比斯环》是中国独立制作的“中国首部3D魔幻大作”。耗资1.3亿元,历时5年,毫无疑问,《魔比斯环》在科技运用和摄影技术方面超过以往任何一部国产动画片,动画片的炫技运用、宏大的战争场面、更为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使观众沉溺于幻觉的狂欢和愉悦之中,体验魔幻时空交错的视觉盛宴,从而使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得到全然的释放和解脱。但是,过多的科技运用导致了动画片文化内涵上的缺失。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来不缺少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题材,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们以感官的愉悦和戏谑的游戏来置换深邃的思想。
另外,与大众审美趣味密切相关的,“消费偶像”的角色位置是处在文化生产与消费之间,他们诱导了大众消费风尚,塑造消费者的审美趣味的角色分工。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他们是自负盈亏的文化经营者,能够亲身感受到来自市场这只无形大手的巨大压力,加之大众文化所代表的审美趣味难以抵御的诱惑力,他们不得不屈服于经济效益的诱惑,甚至媚悦大众的审美趣味。如果说“中间人”是大众审美趣味的塑造者,那么频频在大众媒体出现的各路演艺明星等则是他们一手炮制的“消费偶像”。由于他们频繁出现在大众传播煤体,所以对审美趣味的形成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而“消费偶像”的功能,不再是激发欣赏者的创造力和独特审美趣味,而是导致普通大众被动地接受其所代表的流行风尚和趋势,追求心理上的好奇和满足感。因此,我们可以把大众审美趣味概括为:“其一是一种消费享乐主义的意识形态,即把艺术的接受活动视为单纯的娱乐性活动;其二是对特定程式和俗套的依赖,即流行趣味往往呈现为相应的程式和俗套。”⑤再者,从艺术发展史他律的观点来看,艺术同时还具备交往、启蒙、教育、享乐的功能。还有人指出,艺术还具备情感或情绪宣泄和精神慰藉的功能。但艺术作为娱乐享乐的功能,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如此推崇和热衷。由于现代工业化的进程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物质产品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富足与繁荣,整个社会弥漫着消费主义气息。而消费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感官享乐和娱乐宣泄的突显。同时,工业文明的发展把工业生产的模式也强加在社会生活中,紧张的机械节奏、强大的社会秩序、严格的社会分工、喧闹的城市环境,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由于多个价值的变革与冲突、传统价值观的不断瓦解,当代人面临着太多的生存困境。自我的孤独、焦虑、紧张、压抑和生存的不断被占有,会变得愈来愈突出。当人的紧张与压抑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找到释放和缓解这一冲突的方式。在这一形势下,催生了当代人“参与”的欲望、“游戏”的欲望、“休闲”的渴求、“体验“的渴求、“娱乐”和“享乐”的需求,于是,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应运而生:夜总会、卡拉OK包房、剧场形式的演出等,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的文化市场。大众传媒对娱乐趣味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娱乐形式之下,传统艺术作品的意义探寻和深度模式的建构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文化的崛起。
所以说,在取得巨大商业利润的同时,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还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认可,在日本与美国动画片引领世界潮流的时代,一部国产原创动画片能产生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应从两方面研究其成功的深层动因:其一是该动画片背后强大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支撑和配合;其二是该动画片轻松搞笑和娱乐大众的情节恰当地迎合了当下受众的审美趣味和偏好。
在市场营销这一推广环节中,首先是深度广告宣传模式,利用动画片的深入人心,塑造和推广动画片的品牌形象,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40个“喜羊羊儿童主题乐园”,编排和组织喜羊羊人偶剧在各大、中城市近百场演出,在影片上映前发动良好的广告宣传攻势,使喜羊羊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其次是对欣赏群体的精准把握,把市场目标锁定在14—35岁的城市青年和大量的白领阶层;最后是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理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简单、愉悦的故事内容和穿插其中的时尚元素、语言的运用非常契合青少年的审美需求。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节轻松取巧,主要讲大灰狼和一群小白羊之间上演的“猫和老鼠”捉迷藏的游戏。故事内容没有通篇的说教和刻板的道德规训,更没有深邃的精神世界的探寻,恰恰相反,其故事情节贴合平民百姓的嬉笑逗乐,使现代人从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暂时得到片刻喘息。该动画片更为夺人眼球之处还在于其动画形象对于以往传统经典观念的颠覆,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多元性、通俗性的特征。比如,其一,动画片中革新了传统观念中人们对强弱关系的思维定式,在人们的意识中,狼是生物链中残忍、凶悍的代表,羊则扮演被欺凌和蚕食的角色,可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在红太狼的怂恿和蛊惑下,每次都雄心勃勃地去猎取小白羊来养家糊口,但每次都在和小羊们机智巧妙的周旋中高喊着“我一定会回来”落荒而逃。狼不再是最终的胜者,小白羊却成了胜利的代言人。其二,动画片在形象的设计上舍弃了单一教条的道德评判标准,不再用“二元对立”的价值视角审视现实中的客观事物,而用多元的思维框定不同问题的不同侧面。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小白羊的形象除了具有软弱慵懒的特质外,也附带有自私、自大、虚荣和嫉妒等负面情绪。而一直以凶残著称的“狼”也有憨态可掬的一面,灰太狼对自己的伴侣言听计从,一副“模范丈夫”形象,使时下“嫁人就嫁灰太狼”成为白领阶层的普遍共识。其三,动画片中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定位和诠释。红太狼的形象在动画片中鲜明而炫目,除了外表光鲜靓丽、时尚前卫,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在家中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动辄对灰太狼发号施令,甚至挥舞其标志性的平底锅砸向灰太狼,而灰太狼从来都以“忍者”的姿态面对红太狼的责难。显然易见,这种对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诘问和反叛,满足了当下女性对自身角色转换的诉求与渴望。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精英文化、主导文化和大众文化构成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三足鼎立的格局。大众文化以来势凶猛的势头占据了主流地位,精英文化的捍卫者感受到一种被冷落和疏离的危机,可以肯定“高雅趣味”已经在大众面前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和强大的感染力;其次是所谓正统审美趣味。在过去封闭保守的政治导向的文化体制中,这种正统审美趣味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内,具有不可摇撼的权威性。概括起来,其主要特征是政治伦理的考虑是主要的高于一切的标准。当一个社会被强制的手段简化为一种审美趣味形态时,这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必将是单调和乏味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社会转向以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文化市场机制的逐渐形成与完善,大众传媒无孔不入。一种多元化的审美趣味悄然形成并日益焕发出强大的辐射威力。精英文化和正统文化的审美趣味相对处于弱势的同时,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以悦人耳目的娱乐通俗性和大批量的生产流通一跃成为主流趋势,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中被广大受众接受的一种文化样式。与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联系得最为密切的当属文化大众这一阶层,“而审美趣味则是主体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思想的总和。它像一个参照框架,对审美直觉感受力所获取的种种效应进行测量与权衡,与此相符的就是主体感兴趣并获得满足,反之则兴致索然”。④
中国动画艺术在发展阶段塑造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动画形象,过去我们熟知的《大闹天宫》是早期的一部国产动画片,其中“孙悟空”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赋予孙悟空神的威力和人的意志,着重笔墨刻画出其不惧天威,具有强烈的反抗和抗争精神。还有除恶扬善、大义凛然的《黑猫警长》,而《三个和尚》则具有讽刺现实和警示后人的教育意义,其中有盖世枭雄,有世俗人物,但都摆脱不了儒家思想对于政治、伦理、德行操守等方面的规范和制约,这些动画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当下世俗审美文化的影响下,动画电影凭借高科技、高投入、大制作的手笔追求华丽炫目的银幕效果、虚幻奇异的故事情节夺人眼球,甚至包括血腥暴力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诸如此类的动画大片比比皆是,《魔比斯环》是中国独立制作的“中国首部3D魔幻大作”。耗资1.3亿元,历时5年,毫无疑问,《魔比斯环》在科技运用和摄影技术方面超过以往任何一部国产动画片,动画片的炫技运用、宏大的战争场面、更为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使观众沉溺于幻觉的狂欢和愉悦之中,体验魔幻时空交错的视觉盛宴,从而使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得到全然的释放和解脱。但是,过多的科技运用导致了动画片文化内涵上的缺失。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来不缺少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题材,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们以感官的愉悦和戏谑的游戏来置换深邃的思想。
另外,与大众审美趣味密切相关的,“消费偶像”的角色位置是处在文化生产与消费之间,他们诱导了大众消费风尚,塑造消费者的审美趣味的角色分工。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他们是自负盈亏的文化经营者,能够亲身感受到来自市场这只无形大手的巨大压力,加之大众文化所代表的审美趣味难以抵御的诱惑力,他们不得不屈服于经济效益的诱惑,甚至媚悦大众的审美趣味。如果说“中间人”是大众审美趣味的塑造者,那么频频在大众媒体出现的各路演艺明星等则是他们一手炮制的“消费偶像”。由于他们频繁出现在大众传播煤体,所以对审美趣味的形成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而“消费偶像”的功能,不再是激发欣赏者的创造力和独特审美趣味,而是导致普通大众被动地接受其所代表的流行风尚和趋势,追求心理上的好奇和满足感。因此,我们可以把大众审美趣味概括为:“其一是一种消费享乐主义的意识形态,即把艺术的接受活动视为单纯的娱乐性活动;其二是对特定程式和俗套的依赖,即流行趣味往往呈现为相应的程式和俗套。”⑤再者,从艺术发展史他律的观点来看,艺术同时还具备交往、启蒙、教育、享乐的功能。还有人指出,艺术还具备情感或情绪宣泄和精神慰藉的功能。但艺术作为娱乐享乐的功能,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如此推崇和热衷。由于现代工业化的进程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物质产品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富足与繁荣,整个社会弥漫着消费主义气息。而消费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感官享乐和娱乐宣泄的突显。同时,工业文明的发展把工业生产的模式也强加在社会生活中,紧张的机械节奏、强大的社会秩序、严格的社会分工、喧闹的城市环境,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由于多个价值的变革与冲突、传统价值观的不断瓦解,当代人面临着太多的生存困境。自我的孤独、焦虑、紧张、压抑和生存的不断被占有,会变得愈来愈突出。当人的紧张与压抑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找到释放和缓解这一冲突的方式。在这一形势下,催生了当代人“参与”的欲望、“游戏”的欲望、“休闲”的渴求、“体验“的渴求、“娱乐”和“享乐”的需求,于是,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应运而生:夜总会、卡拉OK包房、剧场形式的演出等,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的文化市场。大众传媒对娱乐趣味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娱乐形式之下,传统艺术作品的意义探寻和深度模式的建构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文化的崛起。
所以说,在取得巨大商业利润的同时,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还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认可,在日本与美国动画片引领世界潮流的时代,一部国产原创动画片能产生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应从两方面研究其成功的深层动因:其一是该动画片背后强大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支撑和配合;其二是该动画片轻松搞笑和娱乐大众的情节恰当地迎合了当下受众的审美趣味和偏好。
在市场营销这一推广环节中,首先是深度广告宣传模式,利用动画片的深入人心,塑造和推广动画片的品牌形象,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40个“喜羊羊儿童主题乐园”,编排和组织喜羊羊人偶剧在各大、中城市近百场演出,在影片上映前发动良好的广告宣传攻势,使喜羊羊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其次是对欣赏群体的精准把握,把市场目标锁定在14—35岁的城市青年和大量的白领阶层;最后是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理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简单、愉悦的故事内容和穿插其中的时尚元素、语言的运用非常契合青少年的审美需求。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节轻松取巧,主要讲大灰狼和一群小白羊之间上演的“猫和老鼠”捉迷藏的游戏。故事内容没有通篇的说教和刻板的道德规训,更没有深邃的精神世界的探寻,恰恰相反,其故事情节贴合平民百姓的嬉笑逗乐,使现代人从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暂时得到片刻喘息。该动画片更为夺人眼球之处还在于其动画形象对于以往传统经典观念的颠覆,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多元性、通俗性的特征。比如,其一,动画片中革新了传统观念中人们对强弱关系的思维定式,在人们的意识中,狼是生物链中残忍、凶悍的代表,羊则扮演被欺凌和蚕食的角色,可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在红太狼的怂恿和蛊惑下,每次都雄心勃勃地去猎取小白羊来养家糊口,但每次都在和小羊们机智巧妙的周旋中高喊着“我一定会回来”落荒而逃。狼不再是最终的胜者,小白羊却成了胜利的代言人。其二,动画片在形象的设计上舍弃了单一教条的道德评判标准,不再用“二元对立”的价值视角审视现实中的客观事物,而用多元的思维框定不同问题的不同侧面。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小白羊的形象除了具有软弱慵懒的特质外,也附带有自私、自大、虚荣和嫉妒等负面情绪。而一直以凶残著称的“狼”也有憨态可掬的一面,灰太狼对自己的伴侣言听计从,一副“模范丈夫”形象,使时下“嫁人就嫁灰太狼”成为白领阶层的普遍共识。其三,动画片中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定位和诠释。红太狼的形象在动画片中鲜明而炫目,除了外表光鲜靓丽、时尚前卫,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在家中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动辄对灰太狼发号施令,甚至挥舞其标志性的平底锅砸向灰太狼,而灰太狼从来都以“忍者”的姿态面对红太狼的责难。显然易见,这种对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诘问和反叛,满足了当下女性对自身角色转换的诉求与渴望。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