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误区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中国化的进程中,首先要注意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马克思主义要通俗易懂,要适应于大众的理解能力,但理论科学彻底的本色不能歪曲,抽掉理论底蕴的理论就陷入了绝对的通俗化,此刻,通俗化也就走向了对立面——庸俗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研究宣传运用毛泽东思想方面,一些人生搬硬套、不管具体对象,不对具体事务进行具体的分析,任意解释、随意滥用,造成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片面化和简单化,导致了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给人们思想认识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甚至于一些老农抱个南瓜上讲台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表面上看是很通俗,但实质上是在实践应用中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了。文革中,一些人鼓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顶峰”论调,和以后出现的“两个凡是”,都是在理论上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的具体体现。
在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中国化的建构中,还要注意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况。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深刻性,通俗化不能降低了理论深度及其彻底性。在工作生活中,一些人不学习理论、不研究理论,不用理论指导实践,仅凭经验和世俗关系对待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看似说出的道理一套一套的,其实给予马克思主义的是歪曲、低俗的解释,遮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时代价值。这种思想上的庸俗化,其结果直接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弱化。对于这种现象,邓小平同志早就做过批判。1962年2月6日,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上讲到:“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13]可见,在通俗化中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庸俗化的结果,其危害性是极大的。
在马克思主义通俗中国化过程中,还要防止一些人打着通俗化的幌子行反马克思主义之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需要结合当代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文化多元化的情境下,一些人从所谓的文化普世主义出发,无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功能,也无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思想作用,只要提到马克思主义,就认为在搞假大空、搞形式主义、搞意识形态战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视若不见,在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幌子下,任意发挥、随意改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试图用西方自由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来嫁接或代替马克思主义,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彻底消解。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