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的再认识——三重逻辑互文关联
国家形象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单一的逻辑体系,而是互文视域下的三重逻辑体系。包括本体逻辑、认识逻辑和表达逻辑三个层次的互文关联。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本体逻辑往往是认识逻辑和表达逻辑的基础,而认识逻辑和表达逻辑反向作用于本体逻辑。并且无论哪种逻辑都是在互文视域下展开的,存在着主体间性的主体关系视角与文本之间意义的呼应与修改、微观文本与宏观社会历史文本的互动。而这三重逻辑关系的互文关联,也可以较为清晰的解释当下国家形象误读现象发生的机制:即主体间性的认识逻辑与表达逻辑,对历时性的本体逻辑进行互文文本意义的选择与生产,产生了本体逻辑的主体间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人为的,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一)本体逻辑
本体逻辑主要指的是国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多元参数指标情况,与国际通行多元参数指标的差异程度,以及代表国家的多元主体的呈现状态与国际差异程度。既包括国家自身的历时性演进过程,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的发展状态与制度选择;又包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多元参数指标与国际通行的差异程度;还包括代表国家的多元主体如元首、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媒体、公民的行为状态与比较差异。
(二)认识逻辑
认识主体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认识逻辑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机制。但一般来讲,国家形象的认识逻辑是建立在先觉记忆的修复与重建过程中的。只不过国内认识主体与国际认识主体的先觉记忆的丰富性和情感认同性具有较大差异,这也导致先觉记忆的系统巩固难度不同。在修复与重建的过程中,充满了原本与摹本的互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织在一起。
而认识逻辑的最高状态是形成认同感。认同感又可具体分为政治认同、经济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方面。这些认同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当下我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热潮,很大程度上源于多种认同感的不平衡状态。达成某个领域的认同感,是否就可以天然的形成其他领域的认同感,还需要大量的调查与研究才能予以证实。但当下的多种认同感不平衡,可以印证某领域认同感并不能天然带动形成其他领域的认同感。但在一些国家的具体案例中,也确有国家存在某一领域认同感带来的光晕效应即认同感产生辐射其他领域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对认同感进行细分,并且追求某领域认同感的光晕效应最大化。
(三)表达逻辑
表达的逻辑,是选择的艺术,更是符号的艺术、叙事的艺术以及媒介的艺术。它是整体与局部的互换隐喻,是符号的选择与组合、三层次意义的产生过程,是话语系统互文表达的博弈,更是叙事技巧的结构性价值固化以及不同媒介选择形成的国家形象流的断裂与重建。
表达逻辑往往立足于认识逻辑的基础上,但直接作用于本体逻辑形成认同资本或认同障碍。当下在影像建构国家形象达成的普遍共识,也是建立在视觉文化时代文字表达逻辑向影像表达逻辑转向的趋势之上的。
我们当下经常遇到的困惑,就是国家形象与媒介中的国家形象是否是一回事的问题。究其根本就是国家形象三重逻辑的认识层次与互文关系问题。理清国家形象的三重逻辑,便于我们正确认识外国媒体对我们国家形象以及公关活动的报道倾向,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国内“国家形象焦虑”的症结。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