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对口升学《机械基础》的复习技巧
我从事对口升学教学工作十几年,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文化底子了如指掌,尤其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但学习效率和质量总是没有太大的提高。为此,我一直潜心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发现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技巧,在《机械基础》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任务驱动式复习法
任务驱动式复习法是一种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以 “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讲解、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如:复习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时,内容繁杂、细节多,不易记。我就将这一部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任务,在实验室完成教学过程。例如设计的任务为:车床的带传动机构中有一根带断裂了,应该怎么处置?在安装V带时,如何保证安装位置正确,传动正常呢?布置学生分成小组完成带传动的安装和调试,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任务一一对应,互相讨论,评价,最终完成学习目标,掌握教学内容。
二、 刨根问底式复习法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一种执着学习的精神,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获得学问的过程。学问就是边学边问,不仅要知道学习的结果,还要学个所以然,追根溯源。只有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才能将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并且牢牢记住。即使有所忘记,也会从根源找出关联,重新找回失去的记忆。如在带传动中对于V带的张紧轮装置的安装要求是张紧轮放置在松边、内侧、靠近大带轮处。简单的一句话可许多学生记不住或记错。于是我在复习这一知识时,就连珠炮式地问了三个“为什么”。①为什么张紧轮放在松边?②为什么张紧轮放在内侧?③为什么要靠近大带轮?一连串的发问,使学生知道张紧轮的放置位置不是随意的,这个答案不是死记硬背出来的,它有内在的原因。于是同学们立刻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答案。经过学生短暂的思考和讨论后,我逐一解开谜底:①是因为带要张紧,所以张紧轮应在松边一侧;②是为了使带只产生单向弯曲,所以张紧轮放在内侧;③为了不使小带轮包角过分减小,所以应尽可能靠近大带轮处。这样一分析,同学们在实践操作时就会深深记住这三点,不会再犯错误了。
刨根问底式复习方法是学习的常用方法,要想知识掌握扎实,就必须学会刨根问底儿,学个究竟,学个明白,但要注意不要钻牛角尖。任何事情都会过犹不及,有些知识因学生自身能力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要求会不一样,对于超出教学大纲的内容鼓励学生可作课下钻研、拓展,不需太过较真。
三、对比参照式复习法
《机械基础》的学习内容学科分类多,对比性强,同一篇章知识联系多,对照性强。既要学习它们的共同点,又要区别对待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以求准确掌握和应用。
如钢的热处理中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虽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目的、应用等各个方面大相径庭。在学习时,我用列表的形式,对比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见表1)
在列表对比中,这四把火的定义反映了热处理的基本步骤——加热、保温、冷却,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其不同点表中明确列出,学生对比后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比他们看书中的文字要方便许多。
类别 |
温度(45钢) |
冷却速度 |
目的 |
应用 |
退火 |
800—840℃ |
缓冷 |
降低硬度 |
预备热处理 |
正火 |
840—870℃ |
空冷 |
调整硬度 |
预备热处理 |
淬火 |
820—860℃ |
快冷 |
提高硬度 |
最终热处理 |
回火 |
(淬火钢)727℃以下 |
冷却 |
消除淬火缺陷 |
与淬火共同使用 |
(表1)
另外,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学习中,它们的特点都是重点知识,同学们总记不住,这里同样可以运用列表对比法(见表2)。我将四种传动形式中最典型的特点(传动比)分别列出来,这是四种传动形式的精髓,也是出题率较高的知识点,通过列表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可以加强学生理解记忆,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传动类型 |
传动比 |
带传动 |
传动比不准确 |
链传动 |
平均传动比准确 |
齿轮传动 |
传动比精确 |
蜗杆传动 |
传动比精确 |
(表2)
四、 比喻拟人式复习法
虽然《机械基础》的知识枯燥,理论性强、信息量大,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求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有理由学不好。我认为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我们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就会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中职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好,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差。在教学中,我经常将新知识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告诉给学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比如学习齿轮传动时,它的三大基本参数是学习重点,这是齿轮的灵魂,掌握了三大基本参数,学习后续知识就比较容易。而其中模数、压力角又比较难学。课堂上我会告诉学生齿轮传动肩负两大重任,一是承载能力;二是传动能力。介绍完模数的定义后,我形象地把模数(m)比喻为“人的体型”,它反映了轮齿的大小,也就是承载能力;压力角(α)比喻为“人的工作能力”,反映了齿轮的传动能力。压力角的标准值之所以等于20°,是因为太大或太小的压力角使齿轮要么强度低,易折断;要么传动费力,不实用。所以,选择“体形”和“工作能力”综合评价指数较高的结果,即α=20°此外,在讲解各部分尺寸计算时,我不主张死记硬背公式,而是从公式原理讲解。如齿顶高ha=ha*·m,关于ha*的取值,我也形象地用两种体型比喻:一种是大众体型;一种是特殊体型。一般取大众体型标准,即ha*=1,所以ha=m,而特殊体型则取ha*=0.8,这样下面的公式由此能一一化解。
五、 联想式复习法
学习不是孤立的,学而时习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铺垫和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拓展和延续,前后联系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学好新知识,将学习连贯起来,使知识更完整、更充实。比如,复习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时,有一个缺点是传动时产生轴向力,它不利于齿轮的传动,影响了齿轮的传动效率。当复习到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时,我会提出问题:斜齿轮上的轴承应选择哪一类?许多同学会翻看前面斜齿轮的内容,这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它的缺点,思考答案。最终学生得知正确答案:选即能承受径向力又能承受轴向力的向心推力类轴承,如圆锥滚子轴承。这样的联想式复习法能用较短的时间记忆更多的知识,并且不会轻易忘记。
六、 顺口溜式复习法
记忆方法分为多种形式,比如有兴趣记忆法、反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等。平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和工作中需要特别记住的事情往往记起来非常费劲,可生活中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却过目不忘。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机械知识感兴趣呢?在教学中,我努力将一些特别规律的知识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这样不仅朗朗上口,学生也很有兴致的去学习。如在铰链四杆机构一节中,我把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编成下面的顺口溜:1、机架固定在一边 2、 连架相连于两端
3、最后只剩一连杆 4、 立在机架正对面
句式工整,平仄押韵。学生一读起来就会很轻松的记在脑海里。还有在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学习中,我编了下面的顺口溜:
曲柄摇杆是基型,机构条件细分清;
曲柄主动有急回,曲柄从动死点停;
急回特性有K值,极位夹角相对应;
压力角小传力好,形式尺寸要决定。
短短的四句话概括了铰链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重点,言简意赅,很受学生欢迎。
七、 综合复习法
不同的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各有不同,以上的复习法在实践应用中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灵活运用。不仅如此,我还会把以上方法融会贯通,综合使用。比如复习带传动、摩擦式棘轮机构、摩擦式离合器时,既采用了对比法,又渗透了联想法。在复习带传动时我总结出一个结论:依靠摩擦力传动时有两大特点,一是传动比不准确,二是过载打滑,并且强调这个特点在后续学习中有所应用。当复习摩擦式棘轮机构时,我提醒学生回忆这个特点,自己总结其传动特点。依据此法,在摩擦式离合器的复习中,再次照方抓药,学生学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必须要讲究方法。作为教师,对良好教学方法的追求应是无止境的。我相信,只要把握好学生特点,对症下药,教学得法,那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会始终充满着愉悦感和成就感,教学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机械基础》—— 李世维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职校<机械基础>对口高考复习教学八法》—— 孙华 张家港职教中心
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