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政产学研联盟创新机制构建研究——以杭州为例
一、杭州会展业构建政产学研联盟要素分析
创新协同机制体系的要素分为主体要素、功能要素、联接要素、环境要素方面,其中主体要素是核心,它包括会展企业、教育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政策制订部门等。
(一)宏观环境良好
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2009)12号],《关于扶持我市十大产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1)140号],《杭州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2011年6月)等,了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主格调,为构建会展业政产学研联盟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外,政府各职能部门先后出台11配套扶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科技园区建设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以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重点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促进技术交流与人才引进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会展产业蓬勃发展,企业主体日益壮大
杭州会展业的起飞得益于对创新创优的重视,例如杭州西湖博览会积极探索“城市的会展”发展模式,被专家誉为“中国最有特色博览会”。2012年西博会共举办130个项目,其中新项目36个,国际项目53个,新引进国际项目19个,国际展位比例22.5%。整个博览会实现贸易成交额221.34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10.55亿美元、引进内资202.04亿元人民币,有力拉动了杭州经济的增长。
杭州市会议展览业协会拥有会员单位200余家,从业人员逾万人,基本形成了项目策划、展馆管理、设计布展、设备租赁等相配套的专业队伍。依托杭州本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玫瑰婚典、中国动漫节、中国杭州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等国内知名会展品牌。
(三)教育学术优势为杭州会展业增强创新能力
截止到2013年1月,杭州市开设会展专业或者会展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共有11所,其中包含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专科与本科招生人数比例达到了1:0.95,已经初步形成从高职到本科到硕士以及博士的培养体系。
截至2012年1月,杭州市专职从事会展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有65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见图1-图2。
如图1-图2,杭州市会展行业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是本科:硕士:博士=1:1.2:0.76,职称结构是高级:中级:初级=1:1.04:0.26。由此可见,杭州会展师资队伍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业务研究能力强、逻辑性好,发展势头强劲。
二、杭州会展业政产学研联盟构建中存在的机制问题
(一)政策导向机制问题
1.政策导向缺陷
杭州市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推动产学研联盟组建的政策,强化现代服务业扶持力度,但是对与会展业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企业缺乏创新合作热情。高校的管理体制存在重视“技术价值”忽视“市场价值”问题,单纯以发表论文数量、获得国家课题级别和经费多少、获奖级别和数量来评价教师学术水平,导致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因此,产学研合作深度与会展业快速发展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大多还停留学校向企业提供实习生、企业经理到学校展开讲座的粗浅层面上;虽有部分教师个体或课题组以完成企业课题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但合作往往更重视眼前效益,缺乏战略眼光和长效机制。
2.硬件配套不足
会议展览场所是举办会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杭州虽然目前有8个展馆投入使用,但室内使用仅为面积17.78万平方米,缺少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会展设施,会展硬件设施落后于省内宁波、义乌和长三角的南京、苏州等地,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差距更大,缺少接待规模2000人以上的大型会议及宴会场所;杭州会展场馆周边的国际性银行、商业、娱乐、酒店等服务配套设施还远远跟不上会展场馆的建设。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客观上限制了与国际展览业、参展商的合作与交流,影响了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和发展。
(二)协调机制问题
1.会展行业组织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杭州市虽成立了专门的发展会展业协调办公室,但会展业仍存在多头管理形态,会展办调权限不足、资源分散的问题仍较突出,导致审批环节繁琐、社会资源浪费、行业标准推行迟缓,不利于创新运营模式和产业链的纵深发展,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会展服务的需求。建立统一权威的会展管理机构是会展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强化会展行业统一管理、理顺相关管理体制,建立归一化的组织管理机构是杭州未来会展业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
2.缺乏中介服务机构
会展政产学研联盟的组建直接牵涉到政府、会展企业、高校、研究中心等多个主体,科技中介机构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纽带,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杭州会展产界、学界由于缺乏一个协调三方关系的中介服务体系,这样造成了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沟通受限,导致各方信息不对称,在合作过程中缺乏长久推动力,限制了政府科研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市场导向机制的问题
1.市场化会展运作机制尚未成熟
杭州会展业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社会化运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目前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运作模式还有待完善;会展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还不强,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健全体制,加强引导,培育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服务与国际接轨的会展龙头企业。
2.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优势尚未确立
会展产业链各环节仍需进一步融合发展,会展业涉及的调研策划、广告设计、施工搭建、交通物流、餐饮酒店、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等多行业协调的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专业化的会展组织商和目的地管理商尚未形成,会展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带动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掘。产业链的整合能力较弱是杭州会展综合优势不明显的重要因素。
(四)动力机制的问题
1.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据统计,2009年杭州市R&D总经费139.15亿元,占GDP2.74%,其中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占92.5%,会展业所在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仅占1.9%,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当年杭州市用于会议与展览项目的扶持资金为500万,主要用于对规模以上会议与展览的项目扶助,,对会展业产学研的资金投入十分微薄。
2.产学研创新基地建设不完善
杭州市会展业没有建立适合自己的政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产业园区,不利于各种科研激励政策的实施和国际化人才的引进,不利于形成集聚效应,发挥一个地区产业的聚集作用。
三、杭州产学研联盟创新机制建构设想
会展业政产学研联盟创新机制由动力系统、约束系统两大体系组成,其中动力系统由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等组成,它驱动联盟各主体的创新活动;约束系统由导向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等构成,它控制协调着联盟实现规划目标。
(一)动力系统
1.保障机制
建立有利于促进和保障政产学研联盟的法律保障体系。地方政府需要根据会展产业的特点,认真研究政产学研联盟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对联盟的风险承担、利益分配等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法规或条例,联盟组织内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联盟运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激励机制
从政府层面,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形成多方面、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
从高校角度,通过产学研联盟创新平台搭建,引导科研人员参加产学研,防止出现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科研人员受利于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而在学校被边缘化的可能。
企业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物质上的奖励、职位升迁、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福利的提升与精神上的通报嘉奖等形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激励为联盟做出贡献的人,刺激潜在者。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政府、协会、高校三方合作,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包括以短期培训、挂职锻炼、游学访问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企业合作建立紧密或宽松型会展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建立会展专业人才执业资格制度等。
深入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完善柔性流动机制,深入实施“杭州钱江特聘专家计划”,注重引进创业创新团队。结合马云式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杭州市低碳专业人才开发计划、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等重大项目,大力实施会展领军人才培训计划,力争培育50名左右会展领军人才。
4.分配机制
会展业政产学研联盟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市场,建议合作项目在联盟运行的初期阶段,采取民主协调的方式,清晰、明确地确定方利益分配比例和方法;运行比较成熟后,利用科学的方法计量联盟各方的贡献,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调整利益分配方法和分配比例,保证利益分配的科学性、公正性与客观性。
5.服务机制
推进和完善以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载体的创新服务体系,建立中介机构的利益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为产学研联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中介绿色通道,政产学研联盟内部各方加强信任和合作意图,并扩大联盟信息来源,使其成为杭州会展创新网络顺畅运营的助推器。
(二)约束体系
1.协调机制
在杭州市经济管理部门、教育部门或科技管理部门内设立专门的产学研联盟协调管理机构,对联盟的建立和运行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引,协调政府其他部门与产学研联盟之间的关系,协调产学研联盟内部的各方面的利益。
2.导向和监督机制
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导向与规划政策,明确政产学研联盟发展的目标,具有适当的超前性,并使之能与《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我市十大产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等扶持政策和行业规划相连贯、衔接、协调。
建立监督评价体系,通过监督体系能够及时发现新问题新苗头,不断调整联盟发展的方向,使政产学研联盟有效的运行;通过评价体系,联盟的资金投入与使用、制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目标管理和效益进行科学客观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参考文献
[1] 杭州市发展会展业协调办公室.杭州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Z],2011(6).
[2] Etzkowitz H.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 2” 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 Research Policy, 2000 (29):109-123
[3] 游文明,周胜,冷得彤.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优化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0):9-12.
[4]吴开军.会展业和旅游业合作动因――基于战略联盟视角的分析[J].旅游学刊,2011(26):73-81.
[5] 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大学版社,2009.207-238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