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

作者:王艳来源:《中国成人教育》日期:2014-02-08人气:1057

In the View of New Public Service to Improve Teach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Abstract: Teaching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nagement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sak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s begin asking for effectiveness to the management, and considering the traditional way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There are some practical limited effects in improving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stresses services and citizens participant, these thoughts provid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Key words: new public service,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teaching management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制约因素

任何管理制度的设计都是从人性假设出发的,不同的人性假设必然有与其相适应的制度设计。政府行政管理把人定位为“经济人”,因此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强调“管理”,讲究权力的集中,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沿袭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集权式和行政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集中统一,高度垂直,强调指令——服从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造成管理幅度扩大,行政性事务增加,机构臃肿,成本增大,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教学管理现状成为其改革的制约因素。

教学管理部门还存在着“掌舵”思想,把教学管理对象视为“顾客”,忽略了其主体性,把自己视为“企业家”,把“3E”作为自己的价值基础,为教学管理对象提供已经设计好的产品,虽然有选择余地,但空间不大,话语权微弱,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对教学管理的严格控制,强调服从,凸显上级对下级的权威性,忽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平等性,缺乏沟通、交流、协商,缺少对管理对象的尊重,以任务为导向,不具体分析管理对象,单一的进行控制。

教学管理活动缺乏被管理者的参与,在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习惯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强调权威性,在制订教学方案及大纲计划、教改措施和评估标准,安排教学任务等环节中,缺乏透明度,缺少人性化,不讲求民主,参杂了较多的人为因素,呈现出内部循环状态,即使改革,也只是细枝末节的调整修补,服务于完善现有教学管理系统,最终使整个系统更加封闭,无法突破,不能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教学管理部门缺乏有效回应,导致被管理者对其缺乏信任,致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管理目标、管理手段上存在认识偏差,削弱了管理有效性。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脱胎于中职院校的合并,其管理理念和方式陈旧,管理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加之教学管理人员身份认同不足,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管理工作又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只“管”不“理”的现象较多,服务理念缺失,只是机械的完成上级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对结果监控不足,在决策之后,缺乏完善配套的监督、评价和反馈机制,广大师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合理性建议得不到重视,被管理者参与教学评价的途径单一,流于形式,信息收集以偏概全,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评价标准陈旧,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不重视对教学计划的学年评价和整体评价,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结果通常被束之高阁,没有实际效用。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均在发生变化,内部人员、知识、财力、信息等都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现有教学管理模式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原来注重维持规范化条件下常规运行的强制性教学管理,已不能承载新的教学管理任务,新公共服务理论以不同以往行政学的人性观和哲学观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人性假设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出发点

集权式管理的人性假设基础是从“理性经济人”出发,重视效率,强调组织设计的系统性、程序化、上行下达渠道畅通,保证效率效益能够及时显现,而服务主义认为,人的归属感、信任、尊严、服务、关心以及基于共同理想和公共利益的公民意识,以及作为核心的人类行为要素应该且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正、公平、回应性、尊重和承诺等,这些理想远超过把效率作为唯一工作标准的价值观。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投入不可观测、产出不可衡量、教学评价难以标准化等属性,新公共服务理论“颠覆”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强调的价值和效率优先性,看重人性回归,认为教学管理人员实实在在的参与了教学管理活动,他们都具有更高一层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要超越狭隘的私利去关注更大的公共利益,并主动承担起教学活动发展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此来改善教学管理的生态环境,为教学管理活动中所有人营造舒适优越的生存和工作氛围,新公共服务提出的价值理念与教学活动的本质相契合,为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有效的价值基础。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理念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指明思路

新公共服务以后现代公共行政、公民权、市民社会以及组织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民主治理,要求重塑政府角色,为公民而不是顾客服务;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更多的重视公民权而不是企业家精神;关注市场,关注宪法和法令、强调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和公民利益;用具有共同价值基础的领导来帮助公民实现共同利益需求,而不是试图掌控社会新的发展方向等。可见,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从管理主体出发,以管理主体的行为价值目标为依据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

新公共服务提倡伦理性的公共行政文化,这是一种精神激励,以文化这种软制度引导教学管理人员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去,不断学习,自我增值,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管理工作,肯定人有自利的一面,并且因此更加重视伦理性的文化的导向作用,通过文化感召与制度约束的共同作用,同时限制管理者自主性的恶的一面和唤醒激发其的善的一面。与此同时,强调在推动全校教职员工、学生进行民主参与的公共领域内重新审视并认同教学管理人员的公民品格,从而保证培养管理者这一行动能产生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效用。

新公共服务强调超越企业家的身份,注重公共服务和公民权。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同样强调要求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应超越现有的身份认知,重视被管理者的权力和利益,把教学管理改革重点放在管理理念方面,即由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是为了“使管理者具备企业家精神,提高管理效率”转变为“让管理者恢复公民意识,帮助被管理者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逐渐达到共同治理”。因为高度参与式的管理有利于增进管理双方的满足感,提高其积极性。高度参与决定了学校的全体人员都承担了更多更复杂的责任,不但要对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负责,还要求其行为必须合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并且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因此,对教学管理的改革必须采用综合模式,多种手段同步改革教学管理中的各项相关制度。

 

三、新公共服务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从观念上改革

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理念可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教育即服务”的理念帮助教育目的在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中取得了平衡,确立服务观点全面强化了教育的服务功能。高职院校确立服务理念显得更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它的生存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宗旨内在的要求教学管理由的“统治”变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师生服务。

树立服务理念,是服务而非“掌舵”,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不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和驾驭,而是在于帮助师生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在教学运行中要以维持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重点,坚持以规章制度为准绳,加强管理的规范化意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规范化程序安排教学进程和实施各种课程的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管理制度上不断创新,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二级管理改革,这就要求合理分权,改变集权式体制,转变主管教学的领导职能,强化宏观规划和指导职能,下放管理权限,降低管理重心,减少管理成本,给予二级部门应有的经济地位,减轻二级部门对学院的经济依赖,允许各层次在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增强决策的开放性、多元性、多样性,计划执行弹性、评价分析的有效性等。

现代管理思想非常重视责任因子,有效的管理过程离不开责任意识,每个管理环节都强调责任。新公共服务理论意识到了责任的现实性和复杂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对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以及教学管理所涉及的各层次的人员负责,最终实现对学生负责、对用人单位负责、对全社会负责。

现代教学管理重视全员参与,认为全体教职员工是学校管理之本,新公共服务理论明确提出,公共行政官员并不是其机构和项目的业务所有者。政府为公民所有,在学校管理中,学校是为所有师生共同所有,必须明确全校师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鼓励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校带来更大的效益,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向监督制约机制,使教学管理人员摆脱传统的“掌舵”身份,给予师生较充分民主权力,进行全面的监督,充分发挥一线人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作用,促使教学管理活动高效、良性运行。在市场竞争日益严峻,这就更加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主动参与,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其才能并实现持续改进,帮助学校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从模式上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并非只有单一模式,在根据指导理论和现实环境的不同,教学管理会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尊重人,从而在模式选择上,必须从管理对象出发,依据全校师生的特性,针对不同教学活动的需求基于共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组合,例如教学行政管理与师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实施过程管理、管理对象自我管理等,改变既有管理模式的简单化、单一性特点,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为此,必须作到:

第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寓管理于学习中。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剧,人员知识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虽然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但这远远不够,仍需要不断地学习。教学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影响着教学的管理效果。可以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升一般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于教学管理的核心骨干,则可以引进既懂管理、能严格要求又具备人文情怀的教学管理人才担任,形成富有特色的管理文化,达到更高层次上的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继续教育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充实教务人员和全校师生的知识和能力,提供丰富的发展机会,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自我实现。

第二,构建参与型组织,新公共服务强调尊重公民权利,提倡“公民具有一种公共事务的知识,一种归属感,一种对整体的关切,一种与自身的命运休戚与共的社群道德契约”,相信公共组织如果能在尊重公民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分享的过程来运行,就一定能获得成功,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其师生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都是“理性人”知道自己的需求,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也知道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所以教学管理部门不应把师生纯粹的看成管理客体,应重视他们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全校师生都参与到教学管理中。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从制度上改革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通过战略性的思考,指导民主性的行动,教学管理改革是一个综合制度系统,要求同时调整其中的各项相关制度,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导致系统功能失调,逐渐僵化。

教学管理制度涉及到教与学,在制度体系中应包括教学工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办法,学生的入学、休学、修读年限、复学、考勤与纪律、成绩考核、奖励与处分等约束性文件,以及教学行政管理的所有工作程序,使教学管理部门职责清晰,岗位设置合理,分工明确,保证教学管理的有序持续运行。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的动机,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教学氛围。为教学管理的常态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完善对教师责任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机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结果与教职工聘用、评职、晋级、奖励挂钩,在教师自身努力和岗位绩效之间建立联系,让教师能在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中产生满足感和公平感;加强对教学管理活动的宣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教学管理对其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让学生评价教学管理活动成为积极、坦诚,有利于自身理性发展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

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评价监控机制,鼓励教学管理部门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结合来自不同层面的评价,与监控系统相统一,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监控,保证信息反馈系统的畅通,以便于收集各种对教学质量状况有用的评价信息和建议、意见,根据反馈信息测定教学管理部门是否在和全校师生在共同的核心价值基础上为教学全心全意的提供令师生满意的服务,教学管理部门是否具有较高的会盈利,是否值得信赖。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及时反馈评价监控信息,科学分析后提交院校决策层,便于其形成下一步工作方案,或向执行层发出继续执行或修正执行等指令,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与评估,奖优罚劣,在教学管理领域中形成良好氛围,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Hughes,O.E.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M].ST.Martin’s Press,1998.1-4.

[2] Hood,C.A.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J].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69):3-19.

[3] [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46.

[4] [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76.

[5] [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0-41.

[6] [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62-200.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