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创新视域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社科论文

作者:熊小伟来源:《学习论坛》日期:2014-11-07人气:835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自觉。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文化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立足中国具体国情,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一、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构的重大意义

(一)建构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参与力,文化建设的力量,总是贯穿融入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综合国力的内核是经济要素,综合国力的较量根本上是经济实力的博弈。但社会实践表明,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文化的推动与支撑。文化建设所蕴含的价值导向、所营造的消费心理、所提供的智力支持,是制约经济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条件。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助推经济的巨大威力,已超出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通过科技、信息和人才展现出来,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引擎。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可以说,国与国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文化的竞争。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文化的引领,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愈来愈多的国家已经把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抉择。

(二)建构文化软实力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10.7%;人均GDP由 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物质消费增长逐步趋缓的阶段。【1】我国目前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化的拐点,是文化消费和精神需求迅速增长的时期,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社会期待更多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构建文化软实力,就是对现实挑战的积极回应。通过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驾齐驱”,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整个社会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趋向的统一。

(三)建构文化软实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看,“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重化工业拉动,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够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十二五”时期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软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文化密集型经济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对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为文化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与强大推力。文化产业作为公认的“朝阳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其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的投入,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潜力大、准入门槛低、经济效益好等比较优势,是世界各国普遍倡导和大力发展的典型的绿色低碳经济。建构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创新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就业空间的拓展、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 文化创新:建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文化观念,培育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先进的文化观念是文化发展的源动力。只有观念更新,才会有创新的自觉和创新的行动。创新文化观念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创新文化观念要树立人本文化理念,倡导能力价值观,把人的能力的充分、正确的发挥作为社会应倡导和个人应遵循的新的文化价值导向,使社会成员的创造才能和创新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有效的利用。创新文化观念还要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发展理念,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二)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文化发展的生命力

    文化体制和机制是文化发展的关键。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发展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调整布局、理顺关系、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严重阻碍着文化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明确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上,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健全和规范文化行业组织,实现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轨;强化政府政策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把握方向、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宏观调控的能力,提升政府引领文化科学发展的本领。在微观运行机制改革上,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以促进要素聚集流通为抓手,着力培育资金、技术、信息、品牌等文化产业要素,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创新内容形式,增强文化发展的凝聚力

    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文化建设之本,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文化是内含着价值追求的人类特有的生活、生存方式。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的内核,它是特定文化系统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根基。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源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在我国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和统摄地位。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创新,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努力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奉献、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贯穿到文化内容形式创新的全过程,融入到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的实践中。创新文化内容,应着眼于使我国精神文化产品更加富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火热生活而又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创新文化形式,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人们的精神需求,提倡样式、风格和流派的多样化多元化;坚持继承扬弃和发展创新的原则,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不断注入新的元素,推出新的文化表达风格;在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创作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新形式,不断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新方法;深化高科技和文化产品创作的融合,增强文化的科技含量和表现效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社会正能量,更好地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四)创新传播手段,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传播手段的创新决定着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关系到占领舆论阵地的问题,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高度发达、传播影响最为深远的今天,互联网作为最有影响力的新兴媒体,带来了文化传播手段的深刻变革,文化传播手段日趋多样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要顺应国际文化产业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创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输出方式,提高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首先,着力打造好文化品牌。要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通过对文化产品的设计、包装和塑造,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所以引起全世界轰动,就是成功地运用了中国文化中文学、书法、绘画、音乐、戏曲、武术以及四大发明等元素。其次,创建文化传播媒介。充分依托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快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转型,构建横跨电视、广播、报刊、视频网站、微博等在内的全媒体网络平台。再次,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应认真研究不同交流国家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找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点,采用交流国家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风格,传递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时代风貌和价值理念,赢得世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和认同,以“中国元素、国际制造”和“中华文化、国际表达”,不断提升中华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纵观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国与国之间文化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一方面体现在文化大家和文化领军人才的不断涌现,另一方面表现为新型文化人才的不断涌现。目前,制约中国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巨大的市场被外国动漫产品所占领,原因是国内动漫人才的奇缺。我国目前长期招聘游戏、动漫人才的大型企业接近4000多家,但研发核心环节的人才不足30000人,游戏、动漫人才缺口高达60余万。我国设置动画专业的大学近447所,日本仅东京地区就有动画院校80多所,韩国动画院校在首尔有160所之多。我国人才的培养,由于受到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现在还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发展文化的各类急需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有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在高校设立文化方面的一级学科,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解决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广鑫: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三维解析[J].理论界,2013(10).

[2]《瞭望》:体制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2010.8.15.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