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使用不文明语言现象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校园里不文明语言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粗俗、低级趣味、恶语伤人等根据对新科学院的大学生不文明语言的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都存在说不文明语言的现象,15%的学生偶尔说,只有5%的同学表示从未说过脏话;不同场合、不同学科、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学生使用不文明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不同语境中大学生使用不文明语言现象
据统计,大学生一般会私下、非正式场合使用不文明用语的。具体而言是:85%以上的大学生选择宿舍,其次是QQ和飞信,一部分是选择在操场上,少数是选择网吧和卡拉ok等公共场合,几乎没有同学愿意在家中讲脏话。大多数同学选择在宿舍说脏话是因为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里的同学也比较熟悉,说起话来比较随意,一般情况下说一些脏话发泄一下情绪不会引起同宿舍同学的鄙视,有的男同学在宿舍经常讲脏话,而且还认为这是比较个性的表现。这说明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在教室等公共场所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很少说不文明语言。
2.不同学科学生使用不文明语言现象
此次调查报告中,理科学生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比较多,大约占45%,文科生则占25%,而工科、医学、农林则占的比例较小,各占10%左右。文科学生一般使用的不文明语言有“变态”、“靠”、“闷骚”等,而理科生则会说“去死”、“去你的”、“他妈的”、“日他奶奶”等之类更加粗俗语言。究其原因,文科的学生相对于理科的学生的而言,更注重追求时尚潮流,更容易受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说一些时下的新词,或者委婉的表达,理科的学生却直截了当地说一些脏话来表达特定的情绪。
3.不同性格学生使用不文明语言现象
调查显示,性格的不同也会影响不文明用语的程度。有68.6%的人的性格属于“有时内向有时外向”型,余下的31.4%则是“开朗活泼”型和“内向不爱说话”型各占一半,调查发现大多数性格外向的学生使用不文明用语的次数较多,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使用不文明语言的次数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外向的学生性格开朗、大大咧咧,一般不会对别人斤斤计较。而内向的人一般话语都不多,与别人交流的机会也少,因此,受不文明语言的影响相对较少。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