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学校为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不断明确,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日显突出,政府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指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也强调:要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他还要求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
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等双方互利双赢的工作,只有校企合作的参与方都能从中受益,合作才有可持续性。校企合作的模式很多,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等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创新。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为例,该校一直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本着“优势资源互补,利益成果共享”原则,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同担”的校企合作机制。
一、 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教学
职业教育的“产品”合格与否,关键看企业。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不应狭义理解为出资兴办学校,而应参与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包括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为此,学校各高职专业均设有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学校系科领导和专业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至少3名,规定要达到一定的技术职称资质,且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专业建设委员会有明确的章程、职责、义务等,定期组织会议,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滚动修订,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的紧密对接,真正深化了校企合作教学。同时,学校也作为企业的“智囊团”,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教育,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企业与学校互通有无,互利互惠。
二、以“冠名班”为抓手,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合作成立“冠名班”,校企双方提前签订用人协议,实行“订单”培养,企业需要什么规格的人才,学校就按照企业需求“量身定做”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如“京华城班”、“川奇班”、“大三班”、“方漫凝班”、“比比客班”等,这些“冠名班”都体现了企业文化特点。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专业课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完成,定期对学生进行理论、技能等项目的考核。在课程设置中包括了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的课程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离开学校就能顺利入职,同时企业缩短培训周期,降低了用工成本。同时,“冠名班”在校内设有企业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企业的认同感。
三、 以现代学徒制为抓手,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途径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不断探索创新,将“店堂”搬进了“课堂”,寻求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试办“公司”,“公司”的教学任务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并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引入课堂,“公司”员工——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企业生产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这些“公司”既是“教学工厂”,又是赢利企业,形成了“产学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校企双赢的互利局面。
同时,学校整合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资源,充分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变教学的课堂为生产的车间。产品加工由企业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流水作业的形式进入实训学习。这样学生直接生产操作并定期轮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行业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这样既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加了收入,增强了职业素养,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四、以校企共建实训室为抓手,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深切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适应的实训基地,才能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为此,学校积极联系地方企业,如与扬州最大的美容美发企业——大三美容美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扬州商校—大三美容美发中心”,中心既是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又是对外营业的场所,企业第一笔就投入380万元;与扬州玉器厂合作,兴建了两个玉雕实训室,可供100多名学生同时上机操作,企业投资130多万元;与扬州广告制作公司合作,兴建艺术设计实训室,既可供学生实习,也可对外营业,公司投资30多万元购买电脑、喷绘等设备;等等。校企共建实训室,在实现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作、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积极性的同时,学校与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了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五、 以第三方评价为抓手,提高校企合作深度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学校的第一方评价是指教师的自我评价,以改进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为最终目标;第二方评价是学生、督导、院领导、同行等学校内部做出的评价;而第三方评价则是由来自于政府、行业、企业等学校外部的评价,又称社会评价。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就业成功与否,要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必须让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为此,学校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重要作用,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的重要依据,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学校客座教授,通过客座教授定期走进课堂教学、参与学生技能测试评价等,随时监控教学质量特别是实训教学质量,并及时沟通企业人才供求信息,将社会需求、行业需要植根于学校的教学中,使职业学校的“产品”从刚进校时就严格按照社会需求轨迹开始锻造,做到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用工标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技能达标情况与岗位用工需求等方面的高度一致,有效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参考:
1、2013第26期,《职教通讯》马建松——《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实践与创新》
2、2012年第32期,《科技创新导报》吴佳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3、2012年第1期,《科学大众》乔业伟——《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4、2009年第11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韩冬华——《携手企业共谋持续发展,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经济》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