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晚明山水小品的特点

作者:段继红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5-02-04人气:3916

从尘嚣中解脱,寻找林泉高致是古来文人雅士的共同理想,然而,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文人象明代那样,如此沉醉迷恋于山水,赋得性灵于山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找到一种与山水亲切自然、平等舒适地相处的方式,并写出数量如此之多神韵飘举、潇洒出尘的山水小品。

历代以山水为题材的诗文众多,但作者大多是借景抒情、见景生情或情景交融。在他们眼里,自然景物只是他们言志抒情的背景和道具,是他们在现实面前碰壁之后休养生息、消散郁气的后花园。他们行走于山林草泽,往往借以表现亡国之痛、羁旅之愁和仕途坎坷之恨。在前代许多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小品文中,也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作者的无可奈何和抑郁不平。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在描写了一幅明丽的山水美景之后,忍不住写道:“鸢飞冲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返。”这恰好说明他并没有在明山秀水中真正达到澄怀静虑的境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也营造了一个清新空灵的优美意境,但“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抵触的、貌合神离的,就象两个彼此陌生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往来。

晚明文人则不同,由于受个性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人性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文学创作的主张也发生了变化,文章不再以“载道”为己任,而是以任情、自适、自赏为目的,反映在其小品文中,便少了一些道学气,多了一份真情和性灵。可以说,登山临水、探幽揽胜成了晚明文人个性张扬、追求闲适自由的最佳方式。正如袁宏道在给袁中道的信中所言:“登山临水,终是我辈行径,红尘真不堪也。”晚明山水小品盛况空前,作手云集,异彩纷呈,公安三袁、王思任、竞陵派的钟惺、谭元春、祁彪佳、徐霞客、张岱等都是游踪广远的山水游记名家。在他们眼里,山水不单单是籍以寄托情志、消散郁气的背景和道具,还是朋友和情人。雷思霈说:“人生第一乐是朋友,第二乐是山水,朋友则其人也,山水则其画也”。王思任也说:“两大之中,韵莫大于山水,五伦之内,韵莫韵于朋友。”山水的情韵还在于它如美人般的风神气韵,“山色如娥,花光如颊”,如少女时花般的婉约可爱。因此,风流倜傥的晚明文人宣称:“我辈看名山,如看美人,颦笑不同情,修约不同体,坐卧不同境,其状千变。”2。既然把山水当做有情有义的朋友和有韵有致的佳人,晚明文人在对自然的观照中,就能获得极高的审美愉悦。难怪他们常常痴迷于山水,在游赏山川烟霞之中,挹其芳润,廓己胸怀,涤除心中郁闷戾气,达到澄怀静虑、浑然忘我的境界。

山水对于人生的价值,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晚明的许多才俊之士把山水当做了生命的寄托,把旅游当做了人生的至爱,故能“以性灵游”、“以躯命游”。袁宏道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何如死于一片冷石?3”徐霞客则干脆将畅游山川、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做为他一生的事业,虽然他选择的是一条充满艰难坎坷、寂寞孤独的人生之路,但他却虽九死而不悔,“吾荷一长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他甚至为自己能化做“绝地游魂”而感到自豪。此种勇气、胆识和痴迷,可谓前无古人,令人肃然起敬!

晚明山水小品主要包括山水游记和园林小品,这两种散文都有悠久的历史。除了像历代文人那样,借山水为依托来扫荡心中抑郁不平之块垒,抒发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之外,晚明文人亦将山水园林当做一个审美对象,以欣赏的目光描绘它的美丽神奇,因而其小品也就具有了与其他时代不同的个性。

其一,轻灵隽永,潇洒出尘。

晚明文人崇尚庄禅之风,追求自然平和,这种人生观使得晚明小品深受影响,山水小品更是表现了他们空灵、幽静、淡雅、自然、清寂的审美情趣。如袁中郎的《高梁桥游记》:“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窃谓彼宴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4杨柳新绿,夹堤飘拂,山色悠远,湖水明净,飞鸟与游鱼相戏,波纹与柳影交映。中郎与友人散坐在裸露出地面的蜿蜒的树根上,以香茗代酒,静穆无言,用一颗禅心去体味、去享受这静谧安详的山情水意,自有俗人所不能了然的趣味。

袁中郎的弟弟袁小修,亦是描山摹水的高手,他的日记《游居柿录》中有许多文笔清新隽永、意境悠远的山水小品。如:“天霁,晨起登舟,入沙市。午间黑云满江,斜风细雨大作。予推篷四顾,天然一幅烟江幛子。5”只廖廖数语,便描绘出黑云满江、斜风细雨的奇妙景致。尤其是“烟江幛子”一比,是传神地刻画出了云水一色、烟雨朦朦的江景。

张岱也十分善写此类灵动清新、绝少烟火气的小品。他在《湖心亭赏雪》中描画:“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雪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格调清幽,意境冷僻。张岱不愧为晚明小品之集大成者,略施淡墨,在寂静空朦的飞白上随意几笔,便点染出一派广漠无垠、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而那淡淡的“一痕”、“一芥”、“两三粒”,更是神来之笔,衬托出这意境的阔大静穆 ;同时也为之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使画面生气盎然、灵动活泼。

晚明的许多山水小品的佳作是园林小品,它源于山水游记小品,但又与之不同。园林小品是在有限的空间之中,表现具有自然神韵的园林风光,最有代表性的可算是远山堂主人祁彪佳的《寓山注》了。祁彪佳在结束了一段不遂人意的仕宦生涯之后,回到明山秀水的江南,依托寓山,惮心竭虑地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山林泉石的的幽静天地,在一草一木、一楼一亭、一丘一壑中寄托自己某种幽愤之情和对人生的理解。他希望自己能在对山水的观照中获得象“轻鸿”一样“无论风平浪静、雪练澄泓,还是风波乍起,云涛飞濑,都同样从容欣赏”的心境。《寓山注》所记的是园内的景物,其文短制,然情韵深长,单是题目便足以令人神往:《水明廊》、《呼虹幌》、《踏香堤》、《浮影台》、《冷云石》、《回波屿》……内容清雅、意境悠远,使人在小小园林中而有置身大自然怀抱的感受:

一水环回,飞清激素。每至菡萏乍吐,望踏香堤,如长虹吸海,带万缕赤霞,与波明灭。(《呼虹幌》)

深情款款地描绘着山水的韵致,清新悠远、如诗如画,具有很高的审美意味。难怪连山水小品的圣手张岱都赞叹《寓山注》是集前人山水之大成:“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袁中郎,读《注》中遒劲苍老,以郦为骨;深远冶淡,以柳为肤;灵巧俊快,以袁为修目灿眉。立起三人,奔走腕下。6

晚明小品文作者多为江南人士,其笔下景物多为秀美的吴越山水,因而有着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论希腊人的审美观时说:“一个民族永远留着他乡土的痕迹,即自然界的结构留在民族上的印记”7,正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吴越明丽的山川景致如同一幅笔墨酣畅,水气淋漓的画卷,诉诸崇佛尚道的晚明文人的笔端,也就具有了清新萧疏、灵秀淡远的特点。

其二,追求真趣、想象奇特。 

传统山水游记大多以清新自然、淡泊逸远、情味悠扬为特征,但生于“王纲解纽”的乱世,又受陆王心学和李贽为代表的狂禅之风的影响,晚明文人的个性便多了几分狂放不羁和任情旷达。然而晚明社会时局的动荡、官场的腐败,却时时压抑和束缚着他们的个性,因而他们在登山临水之际,总爱选择那些新奇险怪、令人震惊的审美对象,以此来缓解他们如痴如狂、惊世骇俗的的激情。如袁中郎的《由天池逾含嶓岭至三峡涧记》:“石涧汩汩流,从经左折,得至渊潭。涧水奔流而下。展转与大石触,方怒,忽得平石,霭泻数十丈。底规而来垂,水得尽吐其屡张屡折之气,遂悍然不顾,厉声疾趋,而石斗叠,忽落为潭,水势不得不贴石,则架空悬注,斜飞十丈余而后坠,虹奔电落,响震山谷间。”8好一幅气势恢宏的飞瀑图!在这激荡的自然景观中,跳动着的是作家不甘沉寂的一颗活泼的心灵,这颗灵魂如同屡张屡折的涧水,终于“悍然不顾”,喷泻而下,创造出了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宏大的声势。多才多艺然而命运多舛的徐渭,亦善借自然山水的浩然之气,吐纳心中郁结的辛酸不平:“奇峰绝壁,大水悬流,怪石苍松,幽人羽客,大抵以墨汁淋漓,烟岚满纸,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止。”9虽是谈论画艺的书札,然而却表现了他对苍茫奇伟、雄浑壮观景色的赞叹和欣赏,洋溢着他高逸豪迈的胸襟抱负。

竟陵派幽深孤峭的艺术主张,也使他们的山水小品呈现出奇崛险怪的特征。如钟惺的《胜境》:“峰削青莲,如剑如戟,插云入汉,翠滴晴岚,挂海迎霞,亘虹连雉,振衣千仞之致也。10寻常的景物,在他的笔下成了给人以其奇特感受的境界。“如剑如戟“一喻,逼真地描绘了山峰之削峭险峻,“亘虹连雉”则将连绵如同城墙的山势写的富有质感,其笔墨大有绘画之生动形象和淋漓酣畅。

与徐渭和公安派纵放旷达的风格息息相通,而语言又受竟陵派影响的王思任,在山水小品中亦追求一种新奇阔大之境。张岱评其山水游记“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11明人陈继儒也有类似的评语:“王季重笔悍而神清,胆怒而眼俊,其游天台、雁荡诸山,时儒时壮;时嗔时喜,时笑时啼,时惊时怖,时呵时骂,时挺险而鬼,时蹈虚而仙……大抵山川有眉目,借人而发;又无口,借人而言。”12盛赞了王思任描山摩水之神来之笔,如同代大自然立言。王思任的小品的确独具特色,多以怪怪奇奇,纵横跌宕取胜。如《小洋》,写山高,不言其峻峭,却说“天为山欺”;写水险,不述其急湍,却说“水求石放”;写行船之艰难,不写激流险滩,却说“舟行一尺,水皆汗也”。端的是刻画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其三,贴近生活,融俗于雅。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意识的高涨,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而且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和富庶的江南一带,游山玩水不再是文人雅士的专利,而此时的山水小品也脱去了绝少人间烟火气的隐士般的清幽,渗透了浓郁的世俗民情。

晚明是一个高雅艺术和世俗艺术相融合的时代,在这个特定的时代氛围中,许多山水小品的高手都在自己的文章中显示着这个独特的文化风貌。如王思任的《游满井记》一文,写初春游满井,满井风光只寥寥数笔带过,而游客各异的神态描述则占大量的篇幅:

游人自中贵、外贵以下,巾者、帽者、担者、负者、席草而坐者,引颈勾肩履相错者,语言嘈杂。卖饮食者,邀诃“好火烧!好酒!好大饭!好果子!”贵有贵供,贱有贱鬻。势者近,弱者远。霍家奴驱逐态甚焰。有父子对酌、夫妇劝酬者;有高髻云鬟、觅鞋寻珥者;又有醉詈泼怒、生事祸人、而厥天陪乞者。传闻昔年有妇在此坐蓐,各老妪解襦以帏者,万目睽睽,一握为笑。而予所目击,则有软不压驴、厥天扶掖而去者;又有脚子抽登复堕、仰天丑露者;更有喇唬恣横,强取人衣物、或狎人妻女、又有从傍不平,斗殴血流,折伤至死者,一国狂惑。予与张友买酌苇盖之下,看尽把戏乃还。

在这里,王思任全然不象一个赏玩山水的游客,而是一个冷峻的观察者。他以敏锐的目光、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记录着世态民情,细致描摹贵者、贫者、强者、弱者……“卖酌苇盖之下,看尽把戏乃还”,在草棚之下,一边饮酒,一边以一个智者的超然,冷眼旁观着喧哗骚动的紫陌红尘。

张岱的许多山水小品亦是一幅色彩浓艳的民俗画卷,但文中却少了王季重式的冷漠和批评,多了一份平和与欣赏。张岱一贯具有平民意识,他不象一般的文人对民间文化抱着一种搜异猎奇、居高临下的态度,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激赏。他的作品十分重视反映丰富活跃的民间文化,有着极高的民俗学和社会学的价值。他的代表作《陶庵梦忆》内容丰富多彩,视野开阔,涉及晚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说是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来品评晚明文化的风俗小史。其中谈到园林建筑、烹饪茶道、文化古迹、戏曲歌馆、花鸟虫鱼、节日礼仪、游戏狎妓……正如周作人在《〈陶庵梦忆〉序》中精辟评价的:“张宗子是个都市诗人,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张岱笔下有许多表现民间风物的内容,如《虎丘中秋夜》、《扬州清明》、《绍兴灯会》等,自然与社会融为一体,使单纯的山水具有了醇厚的文化意味,境界更开阔,蕴涵更丰富。

晚明山水小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但走出了“文以载道”的轨辙,而且逸出了古文体制,它以悠然自得的笔调,以漫画和絮语的形态体味人生。晚明文人淡化了“道统”而增强了诗意,看他们的小品,如同雨天窗下读书,外面雨声萧疏,打在芭蕉的阔叶上,象是奏着一曲优美的江南小曲;又像是与朋友雪夜聊天,晶莹的雪光漫进屋来,使屋内弥漫着空灵的禅意。它虽然没有高册大文的正襟危坐、雄浑高阔,却更得韵文和诗的个中三味。但是它在“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夹缝中沉默了几百年,直到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才被林语堂、周作人等重新提倡,到了九十年代,小品文又掀起了一个热潮,晚明小品终于在现代人中找到了一个心灵沟通的契合点,文学告别了沉重,进入了一个轻灵雅致的境界。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