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立龙绘画的母题
综观宫立龙的绘画,除了《老村长》《大嫚儿》《婚纱》等作品外,更多的作品都是一男一女两个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并且,多数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动态的,或舞蹈、或游戏,亦或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故事,仿佛处于动态之中的肖像画,但是其表现性塑造手法和显见的文学性叙事却超越了肖像画,也就是说,他的绘画作品背后隐含着一个恒定的母题。
如《大地的跳舞》《千里共婵娟》等都是以舞蹈为题材,这类作品也包括二人转这样的题材。显然,对于二人转来说,其民间性和乡土特征鲜明生动,但对于上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诸如探戈之类的舞蹈还是比较陌生的,而且,对于当时的黑土地农民来说,长期以来的保守与肢体表现语言的缺乏,在闲暇之时跳一段舞蹈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画家却用了一种超越现实情态的眼光来表现东北的乡土生活。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农民对都市生活充满着渴望与向往,而这种渴望在宫立龙的笔下成为了现实,这或许正是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
像《欧——!》《顺风》等作品则似乎更接近于乡土生活,画面中青年男女嬉戏喧闹,尽情享受着新生活带来的快乐,似乎在记录着一段美好的情爱故事。《欧——!》中的男青年弓着身子将女青年扛在肩上,女青年则伏在男青年的肩上,由于动作的夸张,是的女青年露出了腰腹的部分。从两人的表情来看,男子憨厚的面庞渗出一丝善意的狡黠,而女青年则微闭双眼面带笑容,在欲退还就的情节中享受着爱情带来的幸福,并且,塑造的雕塑般的形象强化了这一效果。
显然,宫立龙的绘画所针对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并且以小人物的面目出现,他抛却了宏大叙事的格法,也不再去诉说某个人的命运,这在某种意义上使绘画不在背负沉重的负担,但“直面生存”或者“渴望生活”仍是宫立龙绘画母题的正确解读,在这种母题的背后,画家在潜意识里似乎也在阐释着一种生命哲学,用尼采的理论来说,人的权力意志是建立在生存意志的基础上的,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生存条件的时候,才能生发出关于理想之类的事情,或许画家正是用敏锐的目光和朴实的哲学思想来看待转型期的黑土地农民。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