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多丽丝·莱辛小说中黑人形象解构

作者:李娜来源:《芒种》日期:2016-01-06人气:1613

多丽丝·莱辛是享誉世界的伟大女性作家。莱辛出生于伊朗,父母是英国人,莱辛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非洲度过的,这段非比寻常的经历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以及灵感。莱辛于1950年发表《野草在歌唱》,使其一举成名开始引起文坛注意,1962年发表《金色笔记》彻底奠定其在文坛上的地位,此后莱辛创作出了许多风格多样、思想深刻的优秀作品。由于受到神秘主义和苏菲主义的影响,莱辛还创作了系列科幻小说,透视其对政治、科技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担忧。除了小说之外,莱辛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等,她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使其获得2007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纵观莱辛一生的创作,她是一位风格主题多变的作家,总是以犀利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打动读者的心扉。目前,学界对莱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思想主题方面,而本文则将以其描写的黑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笔下的黑人形象以及身份认同。

一、对殖民主义的反抗

莱辛作品最主要的主题是对殖民主义反抗与批判。莱辛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将真实的非洲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殖民主义下非洲人民的生存境遇和生存状态。通过莱辛以非洲殖民地为背景写作的背景,可以看出她对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平等的热切期盼。

首先,殖民下的非洲黑人是莱辛关照的对象。非洲是世界上遭受殖民主义侵害最深的地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自身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黑人进行压榨和奴役,黑人在他们眼中只是附属品,根本不算是真正的一个人。莱辛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向我们展示出殖民主义下黑人生活的悲惨境遇: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进而成为了“边缘人”,在殖民者的眼中,黑人是下贱的、肮脏的、暴力且劣等的,白人在这里可以对他们进行随意的买卖、谩骂甚至是暴打,他们不可以和白人一起坐车吃饭,从中我们看出殖民下的黑人并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与政治权利。小说中摩西的经历可以作为是所有黑奴生活的典型,摩西在玛丽家的农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由于丈夫迪克·特纳生病的原因,玛丽开始监督黑奴的工作,玛丽虽然接受过教育,但是白人优越的种族思想在其心理早已根深蒂固,她手执皮鞭,对不听驯服摩西的脸上狠狠的抽了下去,顿时摩西的脸颊开始鲜血直流,玛丽却在这种行为中感受到了快感与满足。

其次,黑人对殖民者的反抗。非洲黑人虽然一直遭受殖民者的宰割与压迫,但他们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不屈不饶的呐喊与抗争却从来没有停止,生命顽强坚韧的野草正是他们的象征。《野草在歌唱》中的摩西就是用于反抗的代表,当玛丽用鞭子对其抽打的时候,他并没有屈服,玛丽在他的眼中看到了一种憎恨和蔑视,这种憎恨和蔑视让玛丽感到了害怕,她不得不将摩西当作一个人来看待。正是因为摩西身上的独特气质,玛丽才被其深深的吸引并与其发生关系。在玛丽并不能完全地摆脱她的阶级属性,她总是以女主人的身份训斥呵责摩西,当他们的关系被白人青年托尼发现的时候,玛丽心中的白人意识让她赶走了摩西,此时的摩西心中的复仇烈火被迅速点燃,他亲手杀死了玛丽。黑人摩西杀了人理应是被谴责的对象,但是在莱辛的笔下,他却成为了一个勇于反抗的斗士,莱辛更多的赋予了摩西赞美、同情和肯定。

二、对文化认同身份的追求

莱辛笔下的黑人一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与底层,没有自我的身份特征与属性,他们仅是白人的附属品而已,不管他们生活在殖民国家中或是被殖民国家中,他们不可能享受到与白人同等的待遇。在莱辛看来,黑人要想取得自由平等,表面上的反抗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自我身份的探寻。

首先,黑人自身的探求。一个人要想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身份特征,那么他首先要实现对自我文化身份的探求与认同。小说《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中维多利亚一直渴望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她认为房子是她物质生活独立的一个标志。作为一个黑人女孩,维多利亚从小就和父母来到英国,移民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富足的生活,她一直在贫困的边缘挣扎和饱受歧视,因而她希望可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以为遮风挡雨并且带来温暖,进而让她有勇气继续和这不公平的生活与命运进行斗争。为此维多利亚不断地努力,她做过各种类型的工作,如在服装店卖衣服、在街上卖香水、在商场里当推销员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黑人女孩的坚强、勇敢与乐观向上。在维多利亚的眼中,那所梦想中的房子就是她自我文化身份的象征、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对自我的赞扬与肯定。

其次,在莱辛笔下,黑人不但可以完成在我身份的探求,他们还扮演着帮助白人探求文化身份的形象,让白人殖民者在于黑人的冲突中不断地认识自我这是其他文学作品中黑人不曾有过的形象。《野草在歌唱》中的摩西实质上就是一个拯救者的形象,正是因为坚强勇敢、敢爱敢恨摩西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玛丽的生活,为她的生活重新带来了希望与欢乐,让玛丽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于一个男人的关怀与爱护,是摩西将她从精神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玛丽最后虽然被摩西杀死,但这对玛丽来说是一种彻底的解脱。《老酋长》中的白人小姑娘由于受到父母意识的影响,她也在无意识中接受了父母对黑人的态度,但当她遇到老酋长的时候,老酋长所做的一切与她先前的认知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不得不使得她重新开始认识黑人的形象与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在不断地认识与了解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三、对男权主义的颠覆

莱辛作品主题一直执着于对女性的书写,特别是对生活在广阔非洲上的女性,由于历史现实与文化传统的原因,黑人女性在生活中的挣扎与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且屈从于男权主义,进而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

首先,男权对女性的压迫。莱辛作为黑人女性的发言人,她深知黑人女性在社会家庭中所受到的压迫,要在唤起黑人女性意识觉醒前,我们首先要了解黑人女性受到压迫的原因,在莱辛看来,黑人女性受到压迫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种族主义,一方面源于性别主义,在殖民地国家中,黑人本身就没有任何的权力而言,黑人女性就更不可能拥有了,白人种族优越论对她们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小说《高原牛的家》中房东太太斯金纳总是提醒马丽娜要盯紧她的黑人女仆,当马丽娜要给仆人的伙食增加肉和蔬菜时,庞德太太坚决反对,认为黑人的胃和白人的不一样,他们并不需要这些。除了种族主义之外,性别主义也是压迫黑人女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性别的压迫主要来源于黑人男性,小说《讨厌鬼》中的大老婆因为相貌丑陋常年受到丈夫的冷落,而且还要受到谩骂与毒打,因而常常受到别人的歧视与嘲笑。

其次,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莱辛笔下黑人女性虽然生活在被迫害、被受损的生活状态之下,但是她们并没有无所作为,而是进行了属于自己的反抗。《讨厌鬼》中的大老婆总是受到嘲笑与轻蔑,她刚开始只是以糟蹋饭菜或者唠叨来反抗不平,后来她选择以死的方式诉说自我对男权主义的抗争。死亡这种方式明显是一种消极的做法,但对于处在此种环境中的黑人女性来说,无疑代表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自我解放的诉求。同时莱辛并没有一味的对男性批判,她认为在宣扬女性平等的同时还要尊重男性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男女真正的平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莱辛在女权主义意识上的独特性。

综上,莱辛笔下的黑人形象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他们倔强自强、勇于反抗殖民主义。在反抗中积极寻找自我身份的定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和解放。同时我们也从莱辛的小说中可以深刻感受到蕴藏在其心中的人道主义关怀,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她对人性以及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笔者认为这正是莱辛作品受到世界各地读者欣赏的主要原因。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