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的问题
1、大学生社团活动场地匮乏。
大学生社团有着固定的社团定位和功能,每种社团活动也需要具备特定的活动场地。在高校中,硬件基础设施首先要满足教科研的需求,学生社团活动一般是申请借用教学场地,社团能拥有符合自己社团功能需求的专用场地较少,即使有属于自己活动场所,场地条件也非常有限,无法适应活动开展的需求。而大部分社团都以“游击战”的方式存在,需要由指导教师或者社团的学生负责人定期申请活动场,或者缴纳费用,使用收费场地。大学生社团申请活动场地非常困难,无法申请到固定的场地资源,这就影响了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2、社团活动配套设备不足。
社团活动的开展,尤其是与专业学科发展相关的学科类社团,在活动中借助于相应的配套设施,但学生社团在活动中缺少必须的活动设备,社团开展的活动类型和形式就相对单一,部分社团的活动停留在了访谈、宣传、调研、讲座等大学生力所能及的层面,而对于发挥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实施性和操作性强的活动项目,因为配套设备的原因,无法进行活动的设计和开发。
3、社团缺少专业的教师指导。
为了保障社团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高校的学生社团可以聘任社团指导教师。但是,社团的指导教师大部分是由学校团总支老师、辅导员担任,只有小部分社团能够邀请专业教师、符合社团需求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部分社团尽管有挂靠单位的支持,有辅导老师,然而由于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无法投入更大的精力,使得一些社团活动组织在低水平上重复。
4、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够。
学生社团应该努力去创新、追求更好的发展,积极探索活动进行的新方法,持续提高自己活动的水平,才能加大对社团成员的凝聚力,使社团成员形成一种归属感的依赖感情。但部分学生社团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开展的活动没有好的创意、活动层次不高,对其成员的凝聚力缺乏有效的巩固,打击了社团成员的热情。而且部分学生选择加入社团有着随机性和冲动性,加入社团后便疏于参加活动。社团在管理中也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现象,没有严格的会员资格考核制度。
5、社团干部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学生社团的发展需要配备一支优秀的社团管理团队,一个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团核心干部的个人素质能力息息相关。优秀的社团干部可以引导、规范学生社团的发展,更好的推动了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高校面向社团干部的相关培训,按照社团干部的实际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指导培训仍旧不足。社团管理者的选拔规定仍然不够详细,部分社团负责人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社团的发展需要。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