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广东高考试题看古诗词鉴赏题的备考策略
相对于其他题型,古诗词鉴赏是历年高考试题中难度较大的,部分考生得分较低。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不理解诗词的内容,缺少积累,缺乏诗词赏析的基本常识;同时,答题时表述未能抓住题干、根据题干的暗示用准确的术语规范地表达。所以,考生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赏析答题能力和答题准确率,对备战高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点努力,权作引玉之砖。
一、近三年广东高考诗词考点简析
纵观近三年来广东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一是分析思想感情(09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11年“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诗歌语言(09年“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0年“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三是分析表达技巧(10年“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最后是分析诗歌内容(11年“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总的来看,其实都是在围绕二个重点——写了什么和怎样写来命题。
近三年来,广东高考试题中古诗鉴赏题满分都是7分,虽然该题型难度在逐年降低,但仍有不少考生答分率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考生没有认真理解题干,同时没有掌握古诗的基本常识,不知道如何规范答题。
二、如何备考古诗词鉴赏题
根据近年来广东省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特点,本文认为,考生在备考中,需要注意理解题干,扣住题干,准确规范答题。因为题干提示答题的角度、范围和要求,因此必须围绕题干要求,比较诗词内容,运用规范术语,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出来。考生应提高解题的能力,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从而提高古诗赏析题的得分率。
(一)知人论世,理解内容。
由于诗的语言跳跃性比较大,加之古代诗词运用的典故较多,涉及到的背景知识丰富,因而不能理解诗的内容,致使很多考生对诗词赏析有畏惧心理,他们遇到这道题只是随便答一点,甚至有部分人放弃答题。其实考生要准确理解诗词内容,不仅诗句要读,对诗词题目、注释、作者与相关背景知识的理解也是重要辅助。比如2009年考查的是杜甫的《月》这首诗,这个诗题《月》在古诗中是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意象;诗歌内容后也有补充介绍写作背景,然后联系诗人杜甫坎坷漂泊的一生,颠沛流离的身世,壮志难酬的失意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自然会理解到诗人在这首五律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抓住意象,体味情感。
意象是诗歌中富有意蕴的物象,诗人通常都是要借助意象来传达情感,所选的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审美创造的结晶。因此准确解读意象含义,对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非常重要。为此,考生必须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含义的知识。
比如,梅历来就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菊的清高、斗雪傲霜,受到诗人的青睐与赞颂;月是思乡思亲的代名词;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蝉的清高,古人悲鸣,便赋予了悲切之情,暗寓诗人的命运乖蹇,人生之多难等。
2011年高考题《减字木兰花》(苏轼),第一小题“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考生只要能抓住词作中出现的“初解语的莺”、“如酥的微雨”和“遥看近却无的草色”这些表现早春景象的意象,就能解答出相关答案。
(三)熟悉术语,准确表达。
在理解了诗词内容、体味出情感之后,接下来最主要是联系诗词文本,了解其文本含义,灵活运用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的解读赏析心得,规范地表达出来。
一般而言,诗歌的艺术手法通常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此外还有诗词风格和语言术语等等。赏析古代诗词,必须熟悉这些术语。明了赏析术语,一般的回答程式是:先写什么,再分析怎样写,最后说明为什么这样写,达到什么目的。
比如10年高考第一小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最佳答案就是首先回答写了什么——“隔”带有阻隔、隔断之义,接着分析怎样写——“隔”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来写,最后再说明达到什么目的——用“隔”可以增强作者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总之,高考古诗赏析尽管比较难,但只要考生能在备考中认真地对待,首先心理上不要畏惧,然后根据命题者设计的问题,抓住意象,整体理解诗句含义,运用准确术语,按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的模式来答,那么得较高的分亦非难事。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