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杜甫仁义思想中墨家理论的探究-文学论文发表
从杜甫仁义思想中的墨家理论探究——兼爱
如何使文明社会的秩序得到稳定?墨家提出了“兼爱”的原则。按照墨家之见,社会之所以产生争乱,主要便在于社会成员不能那个彼此相爱,若天下之人能兼相爱,就可以消弭纷争,彼此相亲,国与国之间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兼爱”观念所体现的,同样是一种人道原则,在注重人道原则这一点上,墨家的“兼爱”超越了儒家所倡导宗法关系,它说体现人道原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普遍的内涵。
“兼爱”是墨家社会伦理思想思想的一核心,提倡“兼以易别”,是墨家思想的精髓所在。是墨家为改变“强必执弱,富必辱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的现实,并在理论上抨击儒家的“仁爱”(墨家称之为“别爱”)而提出的主张,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它体现了墨家的博爱胸怀。
杜甫的很多诗歌中都明显体现出了他的一种有别于儒家“仁爱”思想——“兼爱”,为天下的苍生传达出了深切的同情和爱戴之情。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叹,正响应了墨家思想中抨击的“强必执弱,富必辱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的社会现实。这与儒家的“爱有差等”的观念明显是对立的。
无论是对下层百姓、普通军士、还是鳏寡孤独之人,对这些弱势群体,杜甫都体现了一种仁厚的关切“兼爱”之心。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天宝末年即写出《兵车行》一类的诗歌,为“或从十五北防河,归来头白还戍边”的远征边塞的士卒鸣不平。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他还写道:“庭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供城阙”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尖锐揭露了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百姓和贫富严重不均的社会现实。安史之乱后,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他更写出“三吏”、“三别”之类的新题乐府诗,为天下苍生的生死离别为之痛哭。在蜀中,他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枯棕》等诗,对流离失所的寒士和被刻剥得无以为生的百姓发出深切同情与感叹。在夔州及江湘等地,诗人虽已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却对战乱中无儿无食的寡妇、负薪背盐白发不嫁的夔州女、峡江操舟卖命为生的船夫以及湖湘“杼轴茅茨空”(《岁晏行》)的贫苦人民掬出一把把同情之泪,处处为他们着想,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兼爱”思想的影响之下,他迫切希望早日结束战乱,让百姓们过上“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蚕谷行》),“男谷女丝行复歌”(《蚕谷行》)的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生活。
同时,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杜甫一向主张平等相待。他自己的儿子虽然在贫困中饿死,但比起“失业徒”和“戍远卒”的平民百姓来,自己仍有“生常免租役,名不隶征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士族特权,对此他表示十分愧怍。在“兼爱”思想的支配下,他与羌村的父老一起饮酒,谈论时局(见《羌村三首》);有客人来访,他请邻家的农家老翁对饮作陪,“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他有时还到农家与老农喝酒谈心,与处士山人交朋友,从来没有官人的架子。
像杜甫这样的诗人,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是艰难困苦、颠沛流离的坎坷生活经历使他接近了广大劳苦群众,加之深刻的传统文化素质,使他深深懂得“邦以民为本”的道理,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因此,他对饱尝战乱之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人民抱着深切的怜悯和同情也是在所难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