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秋瑾作品中的忧患意识
摘要:秋瑾短暂绚烂的一生与忧患意识相伴。她因所嫁非人而苦痛,又以先觉者的睿智为女界挣脱奴隶地位而呐喊,同时又以爱国为内驱力主动地突入男性活动的世袭领域,为国家惨淡现状而忧愁。秋瑾始终以孤吟姿态绝决地与男权社会既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对抗,执着地追求自我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秋瑾;忧患;婚姻;女界;忧国
秋瑾是晚清著名的女作家与革命家。目前秋瑾作品迄今收录最完整的资料集是一九七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秋瑾集》,收秋瑾的杂文十三篇并附录一篇,书信二十八封,诗和联句一百三十三并附录诗三首、词三十八阙(诗、词中凡同题多章者仅作一首计)、歌六首、弹词一篇、译作一篇,共计二百二十件秋瑾的遗作。她早年作品有些欢快的情调,然而婚姻的不幸开始注入了人生的悲情。留日归国后投身拯救女界的重任也因力单而充满艰辛。又因奔波于革命起义的谋划使得后期作品纠结着对国家现状的忧心,同时也燃烧着血色献身的义勇。本文拟秋瑾一生忧患意识进行剖析,探索先烈突破男权意识束缚而热心为群为国的心理历程,展示先烈卓异的人格魅力。
一、忧己: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
古代女子婚姻的悲剧主要源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强制实行,这一法则挟裹着家世的利益而消弭男女个体自我意愿的抉择。婚后丈夫具有绝对的权威,“七出”的惩戒逼迫女性循规蹈矩,“一夫多妾”又掩盖了男性自身行径的卑劣和欲望的扩张。由于经济不平等使女性在面对不幸情感时大多采取克制、忍耐的方式,因此女性自我婚姻情感的诉求始终处于失语的态势。
秋瑾创作的弹词《精卫石》有浓郁的自传色彩,参合了自我刻骨铭心的人生体悟。她在《精卫石》中云:“彩凤随鸦鸦打凤,前车之辙断人肝。淑真枉有才如锦,遇人不淑恨难填。道韫文章男不及,偏遇个天壤王朗冤不冤。袁家三妹空能句,配一个高子真如禽兽般。难道是真个才人多命薄,都无非父母连姻不择贤。”[1]朱淑真、谢道韫、袁枚三妹袁机都是才华出众而所嫁非人的才女,她们都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遵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她对三才女的同情正是自我婚姻不幸的折射。
秋瑾的夫家在湘潭富甲一方,但殷实的生活并不能弥补秋瑾与王廷钧之间的心灵距离。结婚初秋瑾在《思亲兼柬大兄》中云:“闺中无解侣,谁伴数更筹?”。后二人入北京,王廷钧捐钱谋得一官职,他们之间裂痕日益扩大。秋瑾随着视野的拓展而逐渐向革命趋近。而王廷钧“原是一个年少风流的公子哥儿,到了北京以后,被一班朋友们带着,成天价在外面酒地肉征逐,后来又结交上了几个贝子、贝勒,常常是花天酒地的混在一起,有时竟彻夜不归,甚至卧倒在酒瓮的旁边,沉醉不醒,所以夫妻之间,时相勃谿。”[2]陶成章《秋瑾传》记载在北京期间:“与廷钧不睦,同乡戚属陶大均(会稽人)、陈静斋(山阴人)等为之和解,不得”。[3]夫妻二人的裂痕无法修补。留学日本期间秋瑾给哥秋誉章信中写道王廷钧是个“无信义、无情义、嫖赌、虚言、损人利己、凌辱亲戚、夜郎自大、铜臭纨绔之恶习丑态” [4] 的小人。正因如此秋瑾认为“吾以为天下最苦最痛之无可告语者,惟妹耳,局无室家之乐,出无戚友之助”。[5]又言:“妹如得佳偶,互相切磋,此七八年岂不能精进学业?”[6]可见秋瑾与夫不合最根本志趣不相投,王廷钧人品的卑劣只能加剧夫妻二人反目。
面对不幸的婚姻,谢道韫只能发发牢骚,朱淑真只能在孤灯冷月前饮泣,袁机在自己被夫卖掉的境况下,才结束这段惨痛的婚姻而回到娘家。秋瑾生活在女权、女学风潮兴起的晚清,封建礼教受到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强烈冲击,她以女子罕见的果决,毅然弃掷这份情而无丝毫牵挂。留日时秋瑾给哥中信写道:“当与王宅决裂行之。妹一人岂随(遂)不能谋一衣食者乎?处文明之世,吸文明之空气,当不甘为彼人之奴隶也。”[7] 秋瑾留日归国后把生命的整个激情熔铸到为唤醒女性、为拯救祖国的风潮中,直至为崇高的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婚姻不幸加速了秋瑾由家庭步入时代、社会的步伐,是自我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如果说古代才女因不幸婚姻几乎导致人生的整个悲剧,婚姻成了她们生命的轴心,而秋瑾却跳出窠臼,最终在革命道路上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不朽。
二、忧群:风云争竞烈,唤回闺梦说平权
在父权制的历史文化进程实际上也是女性被奴化的历史。男性唯我独尊地位提升的同时以美化的方式遮蔽女性自我真实情感需求。而古代众多女性深受父权文化毒害,会自觉地将男性对她们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如班昭《女戒》、宋若《女论语》,移植了传统男权意识,规范着妇女的言行和举止,这实际上是自我奴化的典型表征。秋瑾以自我人生体验为基点,以时代先驱者的睿智散发超越时代的理性光芒,使女性从自卑与茫然的历史中发现了自我,颠覆现存男女的等级秩序,把受压抑的女性从父权制文化的钳制中解脱出来,营构女性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梁启超、康有为宣扬男女平等、女子受教育等思想,侧重强调女性自我素质提升对子女有利。然而秋瑾以女性身份思考女性自我的困境,指出挣脱束缚合理方式。
首先,秋瑾以深刻洞察力剔除在男权社会女性外在美丽光环,而挖掘出以奴隶存在的本质,为整个女界现实处境而悲。她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揭露了女性被支配悲剧命运:出生受歧视、裹脚骨折、结婚无良夫、夫死守寡等古代女性人生轨迹的勾勒,展露了女性命运始终掌控在男性手中的客观现实。女性不仅遵从此人生轨迹的设置,而且还乐于讨好男性。《敬告姐妹们》云:“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是常常的滴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8]女性依附性的地位决定了她们只能以男人为轴心而过着卑躬屈膝的生活,男性的喜好成了女性追逐的核心。
其次,秋瑾以前所未有的睿智给女性挣脱男权的缰绳一条超前且合理的途径,与“娜拉出走”后悲剧依然延伸的情势迥然有异,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客观现实加剧内心伤痛。秋瑾精明之处在于她洞察出经济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所以她在《致湖南第一女学堂书》提出“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9]合群强调女性团结。秋瑾高瞻远瞩的眼光审视女性在社会中性别角色中处于劣势的根源,构建女性自立、自主为主导核心的理想蓝图,彻底解构男性把女性作为物存在的基底。
然而,先觉者醒悟,整个女界依然昏沉。一则外界顽固势力的阻挡。吴芝瑛《纪秋女侠遗事》中记载:“女士生平持论,谓‘女子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吾谓革命当自家庭始,所谓男女平权是也’。余时时戒之,谓:‘妹言骇人听闻。宜慎之’。”[10]吴芝瑛是秋瑾义结金兰的好姐妹,二人情义非同寻常。当秋瑾敞开心扉直白超越时代的正确言论,吴芝瑛出于对她真切的爱护提出“慎之”。可见秋瑾这些言论是与时代主流话语相抵牾的,因此还可能遭来意想不到的祸患。这样,男权意识的牢固性及其所依附封建制度的存在成为阻遏了秋瑾进步言论的所取得的实际功效。二则女性自己因安逸的物质生活而不愿奋起。“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11]最终秋瑾美好理想预设最终还是在时代剿杀与个体惰性面前显得那么不易实现。
三、忧国: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
男权社会“女主内,男主外”的社会性别制度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分化人群权力结构,把女性驱赶到狭窄的庭院,边缘性地位的设置更凸显了自然人的物性存在。于是抒发传统闺阁生活的寂寞慵倦、伤春闲愁、离情别绪、思亲感物的伤怀成为古代女性文学的显著特征。秋瑾同样有处于被规定在雌伏状态时期,她的部分创作都没能挣脱男权话语的牢笼。前期诗歌也与封建社会闺阁仕女一样主要拘囿于庭院,统摄于“闺阁文学”这一大范畴。窗外、幽闺、卷帘、阑干、月、黄昏等景物频入作品。
秋瑾后期突破传统角色对女性的定位,主动地进入排斥女性的社会公共事务中,担当救国的重任,诗词作品中涤荡了前期的欢悦与闲愁格调,融合了浓郁的忧国情怀。首先,为祖国内忧外患的时局而忧心如焚。在湖南时创作《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汉刘向《列女传·鲁漆室女》载,鲁穆公时,君老太子年少,国事甚危。鲁国漆室邑的少女深以为忧,因倚柱而悲歌,感动旁人。秋瑾以漆室女自喻倾吐满腹忧国之情。《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惜别多思,伤时有泪,内绌外侮交讧。”又如《柬某君三章》其二:“危局如斯百感生,论交抚案泪纵横。”《宝刀歌》:“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涕泪多。”因忧心国事而泪涕交加,这是何等深厚的爱国至情。
其二,祖国沉沦而国人冷漠,为国中缺力挽狂澜之人而忧。《如此江山》中感叹:“猛回头,祖国酣眠如故。”《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世局堪惊,前车可惧,同胞何事懵懵?感此独心忡。”《致小淑绝命词》:“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柬志群》:“回首神州堪一恸,中华偌大竞无人。”《感时二章》其一“祖国河山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挥戈?”祖国势危,当政无能,呼吁百姓觉醒,英雄振臂救国。
当然秋瑾伟大之处在于将这份忧愤之情转化为果敢的行动,将男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使命融入自我生命本真。投入革命洪流,以致达到为国献身,无畏生死的境界。她在《至王时泽书》云:“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12]《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云:“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失题》中云:“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最终喋血轩亭正是轻生死意念在现实中最鲜活写真。
秋瑾既然敢于直接对抗男权势力压制女性的不公,舒张女性在主体意识觉醒之后重新构建新的社会性别秩序与权力的诉求。打破了众多女性集体缄默,倔强地忍泪挣脱不幸婚姻的重负。同时以自我人生经历为基点能全方位的审视女性困境,强调女性自立、自强。同时,国势倾危激发了她浓烈的爱国情怀,最后以喋血轩亭惨烈方式实现了人生的不朽。
参考文献:
[1][3][4][5][6][7][8][9][11][12]秋瑾.秋瑾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49,38,44,36,41,14,32,14,20,46.
[2]秋灿芝.秋瑾革命传[M].台北:三民书局,1978:11.
[10]郭延礼.秋瑾研究资料[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71.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