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医学生的“三观”
作者:吴世彩来源:原创日期:2012-12-05人气:1418
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使医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不断将现代科学技术向医学领域持续、全面引入的过程。在生物医学模式下,人们对疾病的研究和对患者的治疗更为专业和深入,生物医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率和治愈率,但也存在致命的弱点:重视技术、物质和人体,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大量介入,医学的“人文性”正在逐渐地丧失,表现出明显的失人性化倾向。医疗服务的过程也成为工业流水线式的操作过程,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对被服务者的心理关心,只重视“病”的存在而忽视了“患者”。当前,多数的医疗纠纷、医患冲突大都产生于这种失人性化的服务,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医生仅仅是对“病”感兴趣,而忽视“病”的主体——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使其自尊心受到漠视与侵害,从而对医疗过程产生不信任,甚至抵触、对抗。现代医学模式的兴起和发展,使现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更为密切,使医学研究更多注意到人的整体性、社会性、自然性等属性,使医学教育趋向综合化、整体化、多元化发展,回归到了人文关怀和人道思想上。因此,现代医学教育必须加强医学生系统医学哲学观的培育,使学生树立起宏观与微观、静止与运动、整体与局部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观,不再以静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的方式看待分析生命现象,以应对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
基于以上医疗现状,近几年,医学教育把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放在了一个重要位置。这些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准医生”们,如果没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没有正确的人文理念,很难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要改善医疗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很难实现。因此,医学教育要着眼于医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系统医学哲学观来构建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正确的人生观来构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我们在医学生教育中挖掘整理当代医学大师的人文精神,为医学生人生观教育积累生动活泼的教育素材,发挥医学大师们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激励和教育医学生。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医学生而说,人生观既是对自己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也是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当代医学大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挖掘他们的精神财富,运用于医学人文教育之中,突显他们的榜样的力量,是对医学生进行人生观培养的一剂良方。医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患者,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与荣耀,才能担当起社会赋予的增进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
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医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教育技术有着密切联系,与哲学、伦理、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尤其是在现代医学医疗活动中面临大量道德难题的今天,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尤为重要。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医学技术的判断,终究无法解决现代医疗活动中的伦理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的问题,而迫切需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与解决。行为实践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医学生不仅仅需要仓储充足的知识,还需要善于汲取、更新、应用技能。以什么样的世界观来看待医学,是当今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本质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因此医学教育的内容,就必须从生物医学向人文社会医学延伸,只有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才能使医学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以适应人文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要求。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现代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生时,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哲学辩证方法论和世界观对未来的医学工作者的重要性,提高医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在实践中从哲学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扩大智识视域,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发展的社会和发展的医学。另一方面,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因此,通过系统地进行哲学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地、系统地、辩证地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社会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等关涉医学文化、历史、环境、社会的等领域的知识,是当今医学教育中又一重要命题。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世界观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往往是人生成长过程自发形成的,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世界观,弥补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为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技能学习的方法,构建适宜于社会需求的知识结构,激发对人类社会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奉献精神以及强烈的求索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总之,纵观人类医学发展教育史,从深层次的思维结构来看,每个时代的医学观都与同时代的哲学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医学生具备较高的哲学素养,医学生哲学素养将有助于“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主导地位的确立,从而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医者仁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实现推动医学科学不断走向新的辉煌,造福于整个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桂勤.辩证思维:医科研究生必备的哲学素养——兼论医学模式的转换[J].卫生软科学,2000(5).
[2]王利红、宋浩.对医学院校哲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2(2).
[3]廖芝玲.哲学思维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
[4]王瑞军.论哲学视野下当代医学教育的人文内涵[J].医学教育探索,2009(6).
[5]武惠庭.重视提高医学生的哲学素养[J].医学与哲学,2006(2).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使医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不断将现代科学技术向医学领域持续、全面引入的过程。在生物医学模式下,人们对疾病的研究和对患者的治疗更为专业和深入,生物医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率和治愈率,但也存在致命的弱点:重视技术、物质和人体,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大量介入,医学的“人文性”正在逐渐地丧失,表现出明显的失人性化倾向。医疗服务的过程也成为工业流水线式的操作过程,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对被服务者的心理关心,只重视“病”的存在而忽视了“患者”。当前,多数的医疗纠纷、医患冲突大都产生于这种失人性化的服务,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医生仅仅是对“病”感兴趣,而忽视“病”的主体——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使其自尊心受到漠视与侵害,从而对医疗过程产生不信任,甚至抵触、对抗。现代医学模式的兴起和发展,使现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更为密切,使医学研究更多注意到人的整体性、社会性、自然性等属性,使医学教育趋向综合化、整体化、多元化发展,回归到了人文关怀和人道思想上。因此,现代医学教育必须加强医学生系统医学哲学观的培育,使学生树立起宏观与微观、静止与运动、整体与局部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观,不再以静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的方式看待分析生命现象,以应对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
基于以上医疗现状,近几年,医学教育把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放在了一个重要位置。这些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准医生”们,如果没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没有正确的人文理念,很难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要改善医疗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很难实现。因此,医学教育要着眼于医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系统医学哲学观来构建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正确的人生观来构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我们在医学生教育中挖掘整理当代医学大师的人文精神,为医学生人生观教育积累生动活泼的教育素材,发挥医学大师们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激励和教育医学生。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医学生而说,人生观既是对自己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也是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当代医学大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挖掘他们的精神财富,运用于医学人文教育之中,突显他们的榜样的力量,是对医学生进行人生观培养的一剂良方。医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患者,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与荣耀,才能担当起社会赋予的增进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
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医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教育技术有着密切联系,与哲学、伦理、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尤其是在现代医学医疗活动中面临大量道德难题的今天,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尤为重要。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医学技术的判断,终究无法解决现代医疗活动中的伦理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的问题,而迫切需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与解决。行为实践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医学生不仅仅需要仓储充足的知识,还需要善于汲取、更新、应用技能。以什么样的世界观来看待医学,是当今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本质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因此医学教育的内容,就必须从生物医学向人文社会医学延伸,只有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才能使医学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以适应人文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要求。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现代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生时,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哲学辩证方法论和世界观对未来的医学工作者的重要性,提高医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在实践中从哲学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扩大智识视域,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发展的社会和发展的医学。另一方面,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因此,通过系统地进行哲学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地、系统地、辩证地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社会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等关涉医学文化、历史、环境、社会的等领域的知识,是当今医学教育中又一重要命题。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世界观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往往是人生成长过程自发形成的,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世界观,弥补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为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技能学习的方法,构建适宜于社会需求的知识结构,激发对人类社会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奉献精神以及强烈的求索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总之,纵观人类医学发展教育史,从深层次的思维结构来看,每个时代的医学观都与同时代的哲学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医学生具备较高的哲学素养,医学生哲学素养将有助于“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主导地位的确立,从而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医者仁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实现推动医学科学不断走向新的辉煌,造福于整个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桂勤.辩证思维:医科研究生必备的哲学素养——兼论医学模式的转换[J].卫生软科学,2000(5).
[2]王利红、宋浩.对医学院校哲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2(2).
[3]廖芝玲.哲学思维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
[4]王瑞军.论哲学视野下当代医学教育的人文内涵[J].医学教育探索,2009(6).
[5]武惠庭.重视提高医学生的哲学素养[J].医学与哲学,2006(2).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