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所指:文学文本的另类阐释
在卡拉、克拉克与贾米森太太之间看似扑朔迷离的伦理关系中,读者的期待视野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挑战。这个看似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却有着各种后现代主义的脚注。这些充满现实感的普通生活场景汇集了关于爱情、友情等多种伦理话语,但是这些话语并没有指向一个居于中心位置的意识形态,他们是一系列现实世界中的能指,却没有对称的所指与之匹配。它们以隐喻的形式放射状地指向各种可能性,呈现出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观点看来,几乎所的的文学文本都是对人的道德经验的记述。[3]
在这个故事中,人物常常具有多种伦理身份,而人物的这些伦理身份又随着伦理场的转换而变换,他们的伦理选择也因此受到影响。就像故事中的卡拉,她既是忤逆父母的不孝女儿,又是追求自由独立的现代女性、既是愿意奉献的家庭妇女,又是能够反抗生活的烈性妻子,既是能够分担忧愁的热心朋友,又是心怀嫉恨的伪善朋友。在不同的伦理场中,读者都跟够跟随她的伦理意识接近她的真实想法,理解她在不同伦理身份中的立场,并倾向于接受她在具体伦理语境中的伦理选择,虽然她的行为可能不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之内,而且读者也许并不能认可她的做法,但是这并不妨碍读者变换视角理解她在每一种伦理语境中的具体处境。这样以“事件化”形式还原生活本身面貌的文学文本写作方式正是作者创作的独特之处。福柯在《方法问题》中提出了历史学研究的“事件化”方法,他认为任何普遍、绝对的知识或真理都必然是作为一个“事件”出现的,而“事件”总是历史地具体。而艾丽丝·门罗的作品正是契合了福柯的具体“事件”。[4]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种意识形态混杂并生,而在伦理问题上,一些关于伦理选择对错判断的界线也变得模糊。就像“逃离”中所揭示的那样,读者在阅读文本时的很多伦理预设已经找不到对应的所指,这里没有反抗家庭找到自由幸福的王子公主典型,没有相互深爱或相互怨恨的戏剧化典型夫妻,也没有女性反抗父权主义的姐妹联盟典型,这里有的仅仅是一系列的生活化“事件”,它们用具体取代了各种抽象的意志形态,用多样性取代了典型化,还原了生活之真,用文学的隐喻阐释了现实伦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超越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的拉近了文学与世界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艾丽丝·门罗著.李文俊译. 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
[2] Ferdinand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London, 1978.
[3]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 外国文学研究,2010(1).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