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桂剧的当代发展策略浅谈

作者:陈英来源:《视听》日期:2015-12-09人气:3385

桂剧是广西的特色剧种之一,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并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桂剧曾因为剧目陈旧、形式粗糙而没落,后经欧阳予倩等艺术家改革而得以新生。今天,随着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桂剧又因为没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而再次步履维艰。本文就桂剧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作一个梳理,以期抛砖引玉。

一、桂剧简史

桂剧是发源于桂林、流行于桂北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末清初。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桂剧是在祁剧流传到桂林后,受桂林官话的影响并进行了本土化改良而成。光绪二十二年,唐景崧撰写了《看棋亭杂剧》40出,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原创桂剧剧本。

光绪二十八年,第一个桂剧戏院景福园在桂林落成。桂剧在发展过程中,其服装、剧目、舞台、唱腔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京剧的影响。

1938年,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来到桂林进行桂剧改革,使旧桂剧得到了新生。欧阳予倩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新式桂剧,广获好评,从此桂剧登上大雅之堂,进入了中国十大戏曲剧种的行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广西省国营桂剧艺术团正式成立,针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并进行了艺术改革,桂剧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文革”结束后,桂剧慢慢复苏,但整个桂剧的形式并没有太大变动。

二、桂剧的基本特点

普遍认为,仫佬族剧与桂剧是双生姊妹,它们都是起源于湘地的祁剧并慢慢嬗变而形成的,他们的历史关系属于“同宗系分支”。在过去,桂剧和祁剧常在相同的地区传播,艺人们常常互相搭班,一起演戏,相互聘用师傅进行传艺,在这种互相的影响和熏陶下,桂剧在剧目、形式、唱腔等方面,都与祁剧十分相似。 

桂剧的传统剧目数量众多,在戏剧艺人中素有“大小本杂八百出”的说法。在这些剧目中,大约有80%是弹腔剧目。根据1956年的统计,在已搜集到的整本戏171出、小杂戏351出中,有一部分剧本是从京剧移植而来。只有唐景崧编辑的《看棋亭杂剧》,以及欧阳予倩在抗战时期专为桂剧所编的剧本,才是桂剧所独有的剧目。

在桂剧的传统剧目中,大部分讲述的都是历史故事。在乡间表演时,大多会在庙会草台上连本演出,表演方式十分粗犷质朴,在这种舞台上,刀马旦的“马步”和武生的“紫金冠”,特色显著,最为人称道。

在城市演出时,则以小旦、小生、小丑戏这“三小戏”为主,表演方式细腻,造诣较高。如《拾玉镯》的做功,《抢伞》的舞蹈,《紫房别》的“罗帽”功夫等,都是脍炙人口,反映了桂剧的主要特色。

桂剧在长久的发展中,广泛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所长,在声腔和表演艺术尤其受到影响,唱念做打俱重,讲究唱工细腻、做工传神。

桂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在表演上风格各异。

桂剧现行的行当体制仍以生、旦、净、丑为主,在饰演现代剧中的角色时,则多打破行当界限,而以剧中人物性格为依据,由具备相应条件的演员饰演。

三、 欧阳予倩的桂剧改革

1936年,《桂林日报》曾报道,形容当时的桂剧,在时势上是“历史已向新的途径发展,旧剧日趋没落”;桂剧的生存状况堪忧,“全市现存戏院四间,营业日形冷落”;而剧团内却固守残缺,等级森严,“管班园主高高在上,班内规矩极严”;而桂剧这个表演艺术形式却不思进取,脱离于时代,“桂剧内容腐旧、表演拙劣,前途充满阴影”。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才有了后来的马君武和欧阳予倩桂剧改革。针对新的历史形势,欧阳予倩在剧本、内容、形式、舞美、演员和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在剧本方面,引入了新兴的故事叙述手法,一改以往的平铺直叙。

在内容方面,破除旧剧的糟粕,并引入了与时代背景相符的内容,喻事讽今,使之既能登大雅之堂,又具有现实意义。

在形式方面,规范化了演员的服装和妆容,以形象体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并且融入了其他剧种的唱词和音乐形式,丰富了桂剧的表现力。

在舞台美术方面,引入了现代歌剧的舞台特点,让舞台的场景象征意义更强。

在演员方面,提升演员的思想和文化素养,培养了一支新式的演员队伍。

在运营方面,打造了一支职业化的桂剧团,将剧团从商业化中解放出来,坚持纯粹的艺术追求,并用募捐形式维持剧团的运营。

在欧阳予倩长达8年的改革下,桂剧终于迎来了新生,诞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新剧,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家。

四、当代桂剧的发展

今日桂剧又与上世纪欧阳予倩改革前的境遇呈现了高度的历史相似。桂剧日渐边缘化,主要体现在:剧目内容陈旧,更新换代慢;人员新生力量少;演出现场观众少;演员表演方式和内容陈旧,不接地气;剧团收入低,难以为继。

从欧阳予倩的桂剧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任何艺术形式都要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变革,与时代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求得发展、长盛不衰,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以史为鉴,当代桂剧想要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获得再一次新生,同样也是变革在即。

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桂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结合桂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现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一)提高作品质量,加快作品更新换代

桂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必须保持一个比较快的作品更新换代周期,不断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和进步,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的载体,只有不断地推出艺术水平高、作品质量好的优秀剧目,才能不断地吸引观众。近些年,桂剧也的确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剧目,例如曾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5~2006年度“十大精品剧目”的《大儒还乡》,就是一个优秀的代表。

此外,与其他剧种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秀成分也是桂剧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2003年,桂林桂剧团就曾远赴苏州滑稽剧团学习取经,并最终创作出新桂剧《一二三,起步走》,这部新桂剧新就新在它改编自滑稽剧中的同名儿童剧,这对于一向以历史剧为主的桂剧而言,是个很特别的尝试,也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群体的喜爱。

(二)利用新的传媒方式,扩大作品横向影响力

传统曲艺运用电视,甚至电影来传播节目,扩大作品影响力的方式已经不鲜见。前有河南的“梨园春”电视擂台,后有央视的大型曲艺真人秀《丁格隆咚锵》;电影方面,戏剧与电影结合并大获成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例如经典电影《霸王别姬》就成功地把不少年轻人引入了京剧的艺术殿堂。这些都是值得桂剧去学习、去实践的。

此外,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手机正逐渐地占据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与人们的联系已经密不可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推广桂剧,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以通过研发关于桂剧的手机APP,推广关于桂剧的知识,分享桂剧的精彩视频,发表关于桂剧的意见,让人们能够通过手机简单快捷地接触到桂剧。

(三)改革人才政策,积极培育新鲜力量

目前,桂剧的演员们普遍存在收入偏低,福利待遇较差的情况,这种情况容易造成演员们积极性不高,甚至后继无人的局面。桂剧要想重新展现辉煌,就必须要依靠一大群表演能力优秀,表演积极性高,创造性高的人才。要吸引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激励制度,走市场化路线。

此外,也要积极发展桂剧教育,依托艺术院校,开设桂剧专业课程,运用专业的手段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精通理论知识、思想文化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不断扩充进桂剧队伍里,为桂剧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