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教育论文
专科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使他们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教育教学理论,使他们成为懂得小学或幼儿教育教学规律的合格教师。思想品德教育在师范学校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却是教育的一个软肋。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有很多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如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这些课程的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但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影响却不大;很多课程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却不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我们认为,要真正实现大学的培养目标,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仅仅只是开设相应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不够的。要保证专科教育的实效性,既要通过相应的课程支撑,还需要拓宽思路,为学生着想,为培养合格的专科生而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目前,有的高校通过感恩教育,把它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载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敬意。”通过感恩教育,让大学生能学会对父母感恩、尊敬和孝敬,关爱自己,热爱生命,关心他人,帮助别人,学会和别人和睦相处,尊敬师长,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自觉服务社会、建设社会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位专科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德的好学生,并且学会关爱自己,关心别人,关心社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积极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克服各种心理压力,这些都有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大学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1.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感恩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最大的感恩就是对祖国的爱和对社会的服务与责任。
通过爱国主义及感恩教育,使每一位学生对祖国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了解,感受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认识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我们现在幸福生活而做出的流血牺牲、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朽功劳等等,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使每位学生心怀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恩之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学习,积极服务社会。
2.学会“爱人”
我们要教导大学生从孝敬父母开始,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行孝父母。我们要教育大学生对老师应怀有感恩之心,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劳动,离不开环境的赐予,自己的成长进步、事业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所以应该教育大学生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同时教育大学生对帮助自己的人要有感激之情,有条件时要回报他人与社会。
三、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1.改变教育思想,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在感恩教育中,利用当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建立主体间性视阈下感恩教育范式。首先,教育目标要从“物化”教育转向“人化”教育;其次,教育方式要从“灌输式”向“体验式”转变。主体间性理论,就是要求我们在感恩教育中,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利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感恩教育中,把大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实现平等、对话、沟通、理解和共识。感恩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查研究专科生感恩缺失的现状,以此作为感恩教育的材料。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共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感恩教育注重内容的生活化,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也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学习更容易变被动为主动,感恩教育就能与每个学生自身的感恩表现相结合,他们的认识、情感、行为都会受到影响,社会与教育的要求就会转换成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品质,从而大大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2.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实施感恩教育
实施感恩教育,光靠德育课教学是不够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建立感恩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责任意识是感恩意识的前提,实践教育是重点,它是课堂教育教学的补充与延伸。通过开展大量与感恩教育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使他们能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断获得发展。
学校团学组织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与感恩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利用各种节假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学校倡导学生为父母、老师、亲人送上一束鲜花、打一个电话、送上一份礼物,或者发送一条短信等活动,让大学生在节日中,学会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情。还可以在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一二九等节日举行全校性与感恩相关的征文比赛、辩论赛、诗歌朗诵赛、讲故事比赛、歌咏比赛等,让他们祭奠先烈、缅怀先烈,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先贤为我们付出的鲜血和汗水。团学组织还可通过开展情系灾区、爱心捐款捐物、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施恩给他人带来的帮助,从中获得的快乐,从而使大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服务社会、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利用寒暑假,学校团学组织还应加大专科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力度,如学校布置寒暑假调查报告等作业,让学生到家乡进行调查研究,鼓励学生深入艰苦地区、艰苦行业,用现实生活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间,感谢自然,懂得感恩。
在班级教育中,可结合班级特点,开展与感恩相关的主题班团队活动。每学期班主任都应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引导班干部以及全班同学开展与感恩相关的主题班会活动,拟订相关的主题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感恩活动。在班级活动中倡导感恩思想,感恩父母、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努力形成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班级氛围。
3.营造感恩文化氛围
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文化的感染作用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感恩教育融入其中,有意识地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之中,如利用学校的标语、橱窗文化、校园广播、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等,大量宣传知恩、感恩、报恩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生活、学习在校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认识到感恩就在身边,他们的思想、情感会受到熏染,从而发挥感恩教育的巨大力量。同时,学校还可以依托每个班级,开展与感恩教育相关的班刊评比,在每个班级创造感恩的氛围。
4.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感恩教育的实施
学校应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感恩教育的实施和成效。
在对学生进行的各种优秀评选以及奖助学金的评选中,都应注重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学生在感恩方面的表现,应被纳入到评优的条件之中。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就应该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服务学校或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活动,热爱社会,积极为社会服务。
为了更好促进专科生的成才,学校应实施导师制。导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学习、思想、生活等各方面得到悉心的关怀。导师还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方面的监督教育,鼓励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引导他们做出各种感恩行为。
5.加强教师队伍自身道德学建设
一个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引导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师的人格魅力更会左右正在性格自我塑造时期学生的言行。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将是国家的财富,他们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根本保证。学校在注重学生的德育建设的同时,师德师风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能极大地增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将成为大学思想教育的一个亮点。
文章来源于《教育探索》杂志2012年第6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